【本網訊】民協促請政府盡快擬訂及推行重建舊式屋邨的計劃,以增加公屋供應,紓緩基層住屋問題。他們建議政府用10年時間重建部分舊屋邨,並把待重建的單位和不受歡迎單位作為過渡性房屋,供部分劏房住客暫住。
記者/呂懿家 編輯/林菁怡
十年內重建50舊屋邨民協立法會議員馮檢基表示,重建計劃要循序漸進,建議政府用10年時間,重建50個樓齡逾30及40年的舊屋邨,包括位於薄扶林的華富邨和牛池灣的彩虹邨,以增加公屋單位供應,解決基層住屋需要。他表示,部份舊屋邨只有6至7層高,最高的只約20層,與現時樓高30多層的新屋邨有差距,認為政府可分階段重建此類舊屋邨。
民協副主席譚國僑表示,政府一直有意廣納土地,以興建更多公屋,但收購土地困難重重,建議政府增加原有土地的單位數目,盡用地積比率。他認為,以現時技術,由清拆至重建需約3至4年,預期計劃推行的首10年,平均每年能夠增加34.6%的公屋單位,即每年平均增加約5萬個公屋單位。 過渡性住房緩劏房問題 由於重建前會有三年的凍結期,期間舊屋邨的單位將被空置,譚國僑建議政府可將這些單位和現有的不受歡迎單位,如凶宅等,用作過渡性住房,供兩至三年內會輪候到公屋的劏房住戶暫住。他指出,舊式屋邨大多位於市區,有完備的基礎設施與交通配套,希望過渡性住房能起效用,讓長年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及劏房住戶,其生活環境得以改善。 至於過渡性住房的安排細節,譚國僑認為,可參考現時不受歡迎單位的申辦手續,相信有關政策的制訂並不會拖慢計劃進度。他更指出,以政府現時的財政狀況,要推行重建舊式屋邨計劃並不困難。他又提到,民協會陸續提出更多相關計劃,以長遠解決住屋問題。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2/12/1150091.mp3 |titles= 民協促政府重建舊屋邨 設過渡性房屋 (聲音報道:呂懿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