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有大學發表過渡性社會房屋總結報告,提出3個可以改建成過渡性社會房屋的選址,分別是馬灣舊村、前聖公會赤柱小學,以及深水埗欽州街同通州街交界的閒置土地,合共提供400多個過渡性社會房屋單位。
記者/袁曉聰 編輯/陳妹
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表示,前聖公會赤柱小學的課室及操場經改裝和搭建後,大約可提供54個住屋單位,而深水埗欽州街及通州街交界的露天地盤辦事處可放5個3層高的組合式過渡性社會房屋,大約可提供187至190個住屋單位。至於馬灣舊村,大約可提供180至215個住屋單位。 凌嘉勤又表示,相較赤柱和深水埗的選址,馬灣舊村短期内較難改建成過渡性社會房屋,因為選址範圍龐大,需考慮興建位置的先後次序,加上該地區沒有供水、電力、排水及污水等基建設施,政府需時興建,故或需較長時間完成改建。 凌嘉勤重申,過渡性社會房屋不能解決長遠的房屋問題,只能起到舒緩作用,建造大量公私營房屋才是長遠策略。 凌嘉勤補充,院方已在網上公開研究資料,歡迎有興趣討論的機構主動聯絡他們,探討更多相關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