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原定3月下旬開考,在疫情影響下,通識科考試最終押後至今日(27日)開考,成為本屆文憑試首科開考核心科目,約有4.7萬人應考,人數較去年少。 今年試題並無涉及到政治,但卷一必答題問及新聞自由。
記者/池詠鍶 余月明 編輯/李馨萍 盧栢謙
早上大約7時半已有部分考生於試場門口等候,文憑試考生劉同學本來憂慮試場的衛生問題,但考試後認為考場的防疫措施充足,所以考試期間也比較安心。她也帶備多項防疫用品,考試期間也時刻注意個人衛生。 為確保文憑試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各考場均嚴陣以待,按政府要求採取一系列的防疫措施。考生及監考員均必須戴上口罩,考生進入考場前要以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並提交健康申報表。考場內亦加強防疫措施,盡可能將座位之間的距離加闊至1.8米,以增加社交距離。 雖然今年試題未有涉及到政治,但有提到新聞自由。本年卷一資料回應題的題目分別關於公共衛生、國際移民與新聞自由。 而卷二延伸回應題則關於 粵劇保育的難處、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障礙,以及智慧城市影響,考生只需在三題中選一題作答。 另一位文憑試考生蘇同學指,今屆考試涉及較具爭議性題目,較難掌握答題技巧。他認為回答有關卷一新聞自由的問題時,有違自己真實想法。他表示這題算是比較新的題型,對他而言有一定困難。 對於是否擔心通識科成績受評卷員的政治考量影響,他指出也不能擔心太多,當法官也會偏頗的時候,評卷員也無法控制太多。 雖然以往也有關於新聞自由的題目,但今年設為必答題之一,加上受社會事件影響而受到關注。中學通識科葉老師認為,今次的題目容易令同學「中伏」,可能有些在社會運動走得比較前的學生,或是比較關心新聞自由的考生看到有關新聞自由的題目會比較激動,會寫大篇幅的內容,甚至把自己的立場寫在試卷上。他指這樣對於答題取分不利,因為通識科講求平衡。他又指,新聞自由離不開政治,不論是考生抑或教學都難以避免政治議題。 而文憑試英文科卷一閱讀卷及卷二寫作卷將於明天開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