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市區重建局昨日宣布,啟動成本約12億元的首個工業大廈重建項目,收購位於中西區堅尼地城士美菲路的祥興工業大厦,重建成18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市建局預計,項目將於2018至2019年完成重建。
記者/盧庚瑋 編輯/費靜瑜
是次收購之工廈建於1972年,樓高12層,涉及14個業權,重建後推出約180個住宅單位,大部份實用面積少於500平方呎,部份面積會作為商業用途。
項目料虧損一億 市建局局長張震遠昨日到場視察,而市建局會以樓宇市價,及4倍政府特惠津貼金額,向自用業主收購;出租業主則有1.5倍特惠津貼,有別於一般收購舊樓住宅項目的計算方法。根據目前估計,總發展成本為12億6百萬元,其中7億3千萬元用於物業收購和相關津貼開支,預計項目虧損超過一億。 將設更多重建計劃 張震遠表示,未來5年會有20至25個重建項目,總投資金額達到250億,不排除會有更多重建項目,包括工廈重建。他指出,為配合港人港地政策,市建局日後在每個項目接近完成時,會按政府的步伐,決定會否引入港人港地措施。 市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指,日後進行類似重建項目時挑選項目,會以幾個因素作為參考,包括大廈有高空置率、樓宇明顯或已經失修、樓齡超過30年、沒有單一業主擁有超過三成的業權、理想的地盤面積超過一千平方米,並且非為工業用途。 政府或出手注資 另外,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如果市建局推動工廈重建項目時,不能達致收支平衡,政府會注資市建局,但市建局財政暫時仍然穩健。他認為政府在支持工廈重建計劃上責無旁貸,又表示政府及市建局皆希望加快工廈重建,為政府持續提供土地供應。 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本年2月公布的2012至201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主要協助已獲准轉為「規劃用途」的工廈,重建為住宅或商業發展用途,並建議市建局以先導計劃形式在未來兩年開展一至兩個工廈重建項目,加快舊工業地區重建進度,增加更多房屋或商業發展用地。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2/10/05_ed.mp3|titles=市建局改建工廈 推180住宅單位 (聲音報導:費靜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