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規劃署早前罕有地向一幅鄰近葵涌火葬場的工業用地改劃為骨灰龕大樓的申請「開綠燈」,但引起該區區議員強烈反對,亦有地產從業員指計劃會打擊區內樓市。
記者/林嘉文 編輯/黃琬瑜
署方不回應綠燈準則過去十年已有廿四萬個骨灰龕位選址,因地區人士反對而未能興建。但近日規劃署卻有條件支持改建一幅鄰近葵涌火葬場的工業用地,成為高廿一層的骨灰龕樓。本網記者向規劃署查詢「開綠燈」準則,但該署回態指項目仍在初商階段,不便公布太多,將於本周五繼續會議,審議當中細節。
根據城規會文件顯示,該工業用地位於葵涌永立街2 至6 號地皮,前身為一座皮革廠房,現已空置。由正經營合法骨灰龕場「善緣」靈灰安置所的董事長徐美琪擁有,欲聯同保良局將該地皮改建成一座高21 層、共設5 萬個龕位的骨灰龕大樓,屆時將只接受鮮花拜祭。 鄰近龕場打擊區內樓市 利嘉閣青衣區助理區域董事鄭健糧認為,龕場鄰近樓盤與否,常是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因素。他指部分市民會因心理作用,拒絕租賃龕場附近單位。他表示若政府鐵定心腸要將葵青區打造成「骨灰龕之城」,地產界只好無奈接受。 東區議員不反對建龕場 同樣與葵涌有墳場及火葬場的柴灣,東區區議員何毅淦認為,於柴灣興建龕樓未必引起居民反感。他相信居民會理解各地對這類厭惡性設施的需要,不會盲目反對增建骨灰龕場。不過,對於龕場對交通或社區的影響,他強調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判斷。而翻查歷屆東區區議會會議記錄,曾有代表主動提出擴建柴灣墳場,以應付骨灰龕樓供不應求的訴求,惟議案至今仍未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