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消費者委員會研究市面上523種強積金基金,就其回報表現及收費進行比較,發現當中有159種基金於過去5年回報率為負數,反映基金收費與表現未必有直接關係。
記者/何宛兒 編輯/袁楚雙
強積金「僱員自選安排」即將於下月一日實施,屆時僱員可將自己的強制性供款及累算權益,從僱主選用的強積金受託人,轉移到自行選擇的強積金公司及計劃。
收費與表現無關 消委會指300多種可比較基金中,有四成六基金的平均年度回報,於過去5年錄得負數,其中同類基金平均開支及回報率,有百多種基金收費與回報不成正比,出現收費高卻回報低的情況,反映基金收費與其表現亦未必有直接關係。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樹源表示,基金投資表現會直接影響僱員退休時的強積金結餘。在五個主要基金類別中,股票基金的平均回報差距最大,表現最好的股票基金回報有5.67%,表現最差則有負14.04%跌幅,兩者幅度差距達20%。 港強積金收費高 消委會引用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英國、美國、智利和新加坡亦實施類似強積金的退休計劃,香港強積金開支比率達1.74%,基金收費高於以上四國。許樹源提醒僱員,留意基金於強積金戶口內收取的費用,即使1%收費差異,亦足以大大影響強積金戶口結餘。他舉例指,僱員連同僱主供款部分每月供款2000元,若每年多付1%收費,以每年平均回報率為5%計算,30年間強積金戶口累積結餘減少了約22萬港幣。 新強積金存風險 新強積金半自由行制度下,現時強積金戶口內的強制性供款及投資回報,僱員每年只能轉移一次,並且必須將基金一筆過轉移,其後每年新供款要再辦轉移手續,流程需時6至8週,若此投資空檔期間,市場出現波動,僱員有機會「平賣貴買」,消委會提醒市民留意相關風險。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2/10/115053_1510_record1.mp3|titles=四成六強積金回報錄負數(聲音報道:何宛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