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昨(6日)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當中重點包括推動23條立法、重組政府架構、計畫發展北部都會區、提供33萬個公營房屋、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及取消強積金「對沖」。林鄭月娥於宣讀結語時感謝中央和家人的支持,期間更一度哽咽。
詳細內容 »【施政報告2020】林鄭月娥擬加強國民教育 提高守法意識
【本網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25日)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時表示,今年的施政報告以「重新出發」作為主題,而抗疫工作為香港的首要大事,希望帶領香港走出困局,重振本地經濟發展。林鄭月娥透露,在剩下1年多的任期內,會專注在防疫、經濟和土地方面發展,並不打算在社會氣氛動盪下,重新處理政制發展及民主議題。
詳細內容 »議員批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興建房屋實卸責
【本網訊】施政報告建議增加過渡性房屋,運輸及房屋局將資助50億元非牟利機構興建房屋,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午舉行會議討論相關事宜,建制及泛民議員均批評政府推卸責任。另外,在紓解民困支援措施,包括政府為較低收入公屋租戶代繳1個月租金,有議員建議政府把代繳租金設為恆常化,以減短行政工作和時間。
詳細內容 »陳帆料公屋供應量短期內不會大增
【本網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日繼續舉行特別會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會上表示,香港公營房屋出現「樽頸」,加上土地供應不足,他預計未來公營房屋供應量不會大幅增加。他指政府會盡力而為,考慮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量,以應付公屋輪候冊的需求。
詳細內容 »陳帆指土地及單位為過渡房屋樽頸
【本網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早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現時過渡性房屋政策的樽頸位不在於金錢,而是土地及單位。政府在現行計劃主要起促導、倡議及推動作用。
詳細內容 »【財政預算案2019】團體批目標房屋量供不應求 推「明日大嶼」先導計劃漠視民意
【本網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昨日出爐,政府設立20億過渡性房屋專項基金,讓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但有團體指過渡性房屋未能應付市民的需求,亦認為推行「明日大嶼」先導計劃是漠視民意。
詳細內容 »團體促政府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本網訊】有團體今日到房委會總部請願,要求政府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制定過渡性房屋政策和訂立恢復3年上樓的時間表。
詳細內容 »調查:近六成劏房戶不能受惠預算案
【本網訊】立法會星期三恢復審議財政預算案,民協調查發現,預算案的措施難以惠及大部分的劏房住戶。民協副主席譚國僑事先張揚,由於財政預算案未能惠及基層市民,民協的立法會議員將不會贊成通過,並促請政府盡快制訂措施,以幫助劏房住戶。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