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能夠將自己的興趣變成事業,相信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梁冠聰就是其中一位幸運兒。他是一名職業足球員,自小就愛上踢足球,而足球亦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更成就了他的一切。
詳細內容 »屢次走上抗疫前線 沙士醫生朱頌明籲政府提升應急能力
【本網訊】香港曾經歷過數次大型傳染病肆虐,令社會各方面均受到重大衝擊。不惜到訪他國、屢次走上抗疫前線的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朱頌明,憶述2003年時對抗「沙士」一歷,形容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對各地社會的壓力測試,呼籲醫院管理局須提升本港醫療系統的後備應急能力。
詳細內容 »大學講師變身口述影像員 梁凱程:視障人士應享文娛權利
【本網訊】你我走入戲院便可以欣賞電影,若視障人士想看電影,又可以用甚麼方法看呢?為了令視障人士也可以欣賞電影,香港口述影像協會創辦人梁凱程博士毅然投身口述影像工作,她認為視障人士如大眾一樣參與文娛活動絕非「福利」,而是「權利」。
詳細內容 »疫情下捐贈桌遊 社企創辦人黃頌行盼為家庭創優質親子時間
【本網訊】在電子科技年代,小朋友常常機不離手,而曾經做過社工,身為兩個女兒的爸爸黃頌行,就創立社會企業「樂在棋中」,並親自設計桌上遊戲,希望透過桌遊創造優質的親子時間。他又希望這個世代的小朋友,不論貧富都能享受桌遊的樂趣,擁有一副屬於自己的桌遊。
詳細內容 »無懼長槍指嚇 黃背心挺身只為「守護孩子」
【本網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持續逾半年的反修例風波稍為緩和,但零星警民衝突仍時有發生,身穿黃背心的中老年人始終走在最前線,只為「守護孩子」。陳凱興是「守護孩子行動」的發起人之一,經常挺身於衝突現場,遊走於警民雙方的極端情緒之間。要紓解社會長久以來的鬱結,他認為政府需要由放下權力、回應「五大訴求」開始。
詳細內容 »走遍戰地烽火 獨立記者張翠容:香港都是戰場
【本網訊】香港記者在採訪反修例風波期間,常被戲稱「戰地記者」。獨立記者張翠容直言當時的香港確是一個戰場,不過曾走訪多國戰區的她卻抗拒以「戰地記者」自居。廿多年國際採訪經驗,記者成為她一份「志業」,期間亦深深感受世界多元及包容,寄語港人切忌有民族優越感。
詳細內容 »這些年・海報情
【本網訊】80年代的香港街道貼滿手繪電影海報,因社會逐漸轉向電子化,以電腦製作的電影海報幾乎完全取代手繪電影海報。電影海報設計師、業餘電影海報畫家和電影海報收藏家期望大眾重視手繪海報,讓手繪海報不會被遺忘。
詳細內容 »【六四 · 三十】兩代人 一個夢
【本網訊】六四事件、雨傘運動、反送中示威,中國、香港人民三十年來,仍未從那場叫作「民主」的馬拉松賽事上停下來。兩代人-親歷血腥鎮壓的前記者、90後學生領袖,一個經歷六四、一個經歷傘運,沒有共同記憶,卻發著同一個夢。
詳細內容 »【六四 · 三十】謝志峰:良心的呼喚
【本網訊】六四事件發生30年,於不少90後年輕人而言,可能只是一段記憶模糊的歷史,但對於當年親歷其境的記者來說,天安門前的每一幕卻仍然歷歷在目。前亞洲電視記者謝志峰當年在北京採訪六四,更加目睹解放軍開槍,他指六四事件中,每一個畫面都很震撼人心,認為這段歷史比五四運動更光輝,是民主思潮幼苗的歷史階段。他形容當年參與運動的學生,是出於良心的呼喚。
詳細內容 »【跳出框框】空少變鋼管舞導師跳出一片天
【本網訊】社會上,有不少人對鋼管舞存有標籤及誤解,如認為是不正經的玩意,或跳這種舞蹈只是女性專利等。余濟安(Leon)是香港少數跳鋼管舞的男生,他認為鋼管舞是門藝術,又指男生女生都能跳出同一種味道,男生可跳出性感的感覺,女生亦可跳出具力量的舞步。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