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0 日
首頁 / 鄧穎欣

鄧穎欣

Avatar

【民研調查】政治團體民望出爐 民建聯評分創8年新高

【本網訊】香港民意研究所今(9日)發表政治團體民望調查報告,當中工聯會的評分相比半年前顯著上升,並創了2014年6月以來新高,蟬聯評分最高政黨,民建聯的評分亦創 了2015 年 5 月新高,民主黨則排名最後。 記者/林進之 編輯/黃子晴 鄧穎欣 民研於2月初,由真實訪問員以隨機抽樣的電話訪問方式,分兩階段先後訪問了500及518名香港市民。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政治團體的最新支持度排名,第1位是工聯會,得分為 48.5 分(100分為滿分);第2位名為民建聯,得分為46.0;第3名為新民黨,得分為42.6;其次是自由黨和民主黨,分別得分為42.0 及40.2 分。公民黨雖得 41.5 分,惟認知率較低而被剔除。相比半年前,工聯會的評分顯著上升, 並創了2014 年 6 月的新高。民建聯的評分亦創2015 年 5 月新高,而新民黨及自由黨則共同創了2018 年 10 月新高。 至於提名調查方面,受訪者可在未經提示下說出最多 10 個最熟悉的政治團體,結果最多受訪者提及的政治團體分別是民建聯、民主黨、工聯會、新民黨、自由黨及公民黨。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提名調查位列第二的民主黨最值得關注。他續指,現時民主黨在政治活動大減的情況下,仍然保持第二名有3大原因,包括其在政治上以理性方式爭取民主,尤其傾向和理非的市民。其次,民主黨近日雖然欠缺政治工作,但關注基層市民和處理好前線工作使他們得到市民的支持。他又表示,現時政府雖然強調復常,但在政治上卻一直收窄空間,在政治空間減少下,市民只能選擇支持相對理性的政黨,因此民主黨仍有一定的支持度。

詳細內容 »

【流動小販牌】江玉歡質疑流動小販為何不能請助手 批現行規例「唔貼地」

【本網訊】持流動小販牌的九旬陳婆婆周一(6日)於港鐵長沙灣站擺檔賣栗子期間如廁,將小販車臨時交由無持牌的男親友看管,結果遭食環署人員充公栗子車,以及作出檢控。立法會議員江玉歡今(9日)於港台節目時表示《小販規例》應要更人性化,質疑固定小販可以請助手幫忙但流動小販卻不能。惟食環署工會回應事件指,前線人員執法的行為是絕對正確。 記者/林樂兒 編輯/鄧穎欣 王詩雅 江玉歡指,政府已就事件主動聯絡,並解釋持牌小販營業期間可以離開攤檔如廁及用膳,亦容許他人幫忙看管,但不能進行買賣。她認為現時針對流動小販的營運法例未夠清晰,指現行規例不夠「貼地」。 江玉歡又表示,小販亦需要尊嚴,應讓他們有更多生存空間。她又指,現時流動小販牌剩下300多個,而實際營運的只有約百個,認為小販為本土特色,政府應考慮保留有關文化遺產,又直指「佢哋做得幾多年?」。 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李美笑回應事件稱,前線人員執法已十分寬鬆,又指食環署已對長者制定指引,會先警告後驅趕。

詳細內容 »

【藝術展覽】「米羅的詩想日常」開幕 有八成作品首登亞洲

【本網訊】香港藝術館今日(2日)舉行「米羅的詩想日常」新聞界預展及開幕典禮,展覽將會展出94件胡安.米羅的藝術作品,為近年香港首個大型米羅回顧展。香港藝術館館長羅欣欣表示,近八成的米羅作品是首次登陸亞洲,其中有11件作品更是胡安.米羅基金會第一次對外借出。

詳細內容 »

【港隊七欖】香港七欖月底舉行 球員歡迎口罩令取消

【本網訊】「國泰航空/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將於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是本港取消口罩令後首個大型運動賽事。香港欖球代表姚錦成指口罩令取消,讓他退役前可增加和球迷的接觸機會,讓他更有動力參賽。 記者/趙施欣 編輯/鄧穎欣 王詩雅 姚錦成表示,解除口罩令可親身與觀賽球迷接觸,能讓大家更開心和更有動力。又表示,疫情時比賽遵從社交距離措施,需進行閉門式賽事,與觀眾接觸時遇到阻攔。 現年35歲的姚錦成指,來屆賽事將會是球員生涯中最後一場香港主場賽事,參加今年舉行的亞運會後便會退伇。他指,雖然上屆香港七欖時曾揚言是最後一次出戰,但與香港欖球總會及教練溝通過後,確認今次才是最後一次參賽。他又指,因上次是第12次參加香港七欖,原本希望穿12號球衣,但最後卻穿了13號,他認為是為是次第13次參賽埋下伏線,又指若今次中選出賽,希望再穿上13號球衣,以完成其第13個香港七欖賽事。 今屆亦首次新增女子組賽事,香港女子七人欖球隊將首次亮相,據悉將會有6個國家或地區女子欖球隊參與賽事。

詳細內容 »

【醫療壓力】議員促政府建全新醫院 倡保留伊院急症服務

【本網訊】《2023財政預算案》提及,本年度醫療衞生佔政府經常性開支的19%,約1,044億元。 立法會議員李慧琼、陳凱欣、鄭泳舜等人今早(2日)於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九龍中、西醫院仍面對服務嚴重不足問題,促請政府規劃新醫院,並保留原有的伊利沙伯醫院作醫療用途。 記者/何晞彤 編輯/鄧穎欣 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表示,黃大仙區居住人口超過40萬,而現時區內有只有3間醫院,分別為聖母醫院、佛教醫院及黃大仙醫院,均沒有急症全科,認為令黃大仙區居民得不到保障,特別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她又指,十多年前曾要求政府為聖母醫院增設急症室,並提升其為區域醫院,但對於政府一直未回應訴求感到十分失望。她建議政府應「亡羊補牢」,盡快規劃興建一間設有急症服務的醫院,滿足整個九龍中、西的醫療需求。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提到,2025年啟德醫院落成後,伊利沙伯醫院的全科等服務將遷至啟德醫院,會令九龍西居民失去具急症服務的全科醫院。他續指,即使廣華醫院重建後床位從500張增至1600張,亦不及伊院原接近2000張病床,若廣華醫院急症爆滿,油尖旺市民不會跨區前往啟德醫院,反而加重廣華和明愛醫院的醫療壓力,因此建議在京士柏保留具急症室的全科醫院。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指,醫療服務並不是「數字遊戲」及「劃區遊戲」, 不能單靠聯網間的服務調配來解決,政府應盡快在區內興建新醫院,直指政府將伊院的服務遷入啟德醫院,不能解決「十個煲只得六個蓋」的問題。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