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運輸及房屋局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文件,建議未來10年的房屋總供應量提升至48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的比例為6比4。文件表明,不會設立租務管制,亦不會為劏房發牌。
記者/黃小玲 編輯/葉真真
建屋目標增加1萬
文件提出,調整未來10的房屋總供應目標,由47萬個單位增加至48萬個,當中29萬是公屋,19萬個是私營單位。運房局表示,推算是因應私人住宅單位的空置情況作調整,當局會採納長策會建議,每年檢討需求的推算。局方建議,採取三個主要方法達到建屋目標,包括加建新公屋、加建及加快流轉資助出售單位,並透過持續土地供應,提高房屋供應量。 拒推租管
一直有聲音要求政府推行租務管制,張炳良表示,政府有細心聆聽意見,但關鍵是能夠協助市民,惟租管會導致租金增加及租盤減少,令市民的處境雪上加霜。張炳良指出,政府必須增加土地以供應房屋,包括適度填海,但有人抗拒有關措施,他認為要解決問題,必須改變政策思維,亦需社會共同承擔,如迴避問題,只是無休止的爭議。 盼改善供求失衡
運房局局長張炳良表示,政府會支持房委會落實公屋計劃,希望維持家庭和長者申請人3年上樓目標,又會檢討公屋計分制等措施, 剔除不再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人士,確保公屋協助真正有需要人士。他表示,文件主張改變現有政策思維和着重供應主導,期望可在將來為全港家庭提供適切和可負擔的居所,逐步扭轉現時供求嚴重失衡的現象。他此策略文件是房屋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而政府於制訂最新的房屋策略時,已充分參考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建議。 至於下屆政府會否延續政策,張炳良稱有信心政策會繼續推行,因為現時的房屋目標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相信下任政府不會隨便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