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4 日
首頁 / 港聞 / 高小生長假無功課助自主學習

高小生長假無功課助自主學習

【本網訊】有機構調查發現,減少學童長假期的功課數量,有助他們自主學習,更希望未來有更多小學參與「長假期無功課計劃」,使學生利用長假期的時間,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記者/李梓謙 編輯/吳嘉敏 張露 鄧經書


假期無功課增學生學術能力

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今年2至4月,與本港兩間小學合辦「復活假無功課——自主學習計劃」。機構聯同浸會大學教育學系以前測、後測問卷及訪問形式,訪問共900多名小學生小學生參與研究。其中471名學生分為實驗組,由學生自訂目標和實踐方法,取代常規復活假功課,如學習清洗蔬菜、學懂單手踩單車、畫漫畫人物、打羽毛球等。另外亦有458名學生被分為參照組如常做功課。

研究發現,長假期無功課的高小學生自評對復活節的鬆弛感達4分,較長假期時要做功課的受訪高小生高3.88分。另外,又透過學生自行評分,以4分為滿分,發現參與的高小學生的學術能力有所提升,由假期前的3.1分升至假期後的3.33分,反映高小學生在長假期無功課,反而能增加功課對學習的正面觀感。

負責研究的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譚肖芸教授表示,計劃的成效於高小的效果比較顯著。參與無功課計劃的高小學生對功課的觀感變得更積極正面,自評的學術能力都有所提升,反映計劃為高小學生在學習上提供更正面的鼓勵作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女士則指出,現時香港小學生長期飽受功課壓力困擾,過多的功課令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她認為推行「復活假無功課­ – 自主學習計劃」,可以讓學生自訂長假期的使用目標,除可訓練學生的時間分配,也可以讓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放鬆身心。

校方主動延續計劃

參與計劃的兩所小學校長均認同計劃成效理想。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林德育認為學童於假期期間有適當的留白,可以令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和實行目標,增加成功感。基慈小學校長趙潔華則表示,假期後的課堂分享有助老師有機會了解學生的性格和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質素,校方已經主動自行將計劃延伸至剛剛的暑假。

家長認同計劃成效

有參與計劃的學生稱,於復活假期期間,會主動跟家人學習打羽毛球,認為長假期無功課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促進與家人的關係。她的家長就表示,計劃大幅減少女兒的功課量,她現時更自覺地在考試測驗前主動溫習。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