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退休保障方案爭議多時,行政長官梁振英於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改革現有長者生活津貼,將現有長生津分為兩級制,加設一層高額津貼,並放寬現行津貼的資產上限,有長者及學者均不滿方案。
記者/李思潁 編輯/簡以心
退休保障不應一刀切 梁振英於《施政報告》提出,退休保障措施應沿用現行多支柱的退休保障制度。他表示,長者有不同的退休需要,部分人須倚靠社會保障,部分人只需部分生活津貼,其他人則能自給自足,因此退休保障不應一刀切。報告亦明確指出不能「不論貧富」,向所有長者提供退休金。長者生活津貼改革後,資產上限低於14萬4千元的長者,每月可以領取3,435元,新方案可覆蓋四成七長者,預計首年會有50萬名長者受惠。 長者不滿退保政策 71歲的陳伯伯未符合長生津的申領資格,他認為津貼的審查制度太苛刻。他表示,長者的資產低於14萬元,才能獲3,000多元的資助。他指出,資產限額比諮詢期所提出的18萬低,棺材本也需10多萬元,認為政府方案無良,如同貶低長者。 此外,報告亦提出改革綜援制度,合資格長者申領綜援時,毋需再由家人提交俗稱「衰仔紙」的經濟援助聲明。繆伯伯不滿意新方案,認為只是舊酒新瓶。他稱自己本來低於資產上限,符合資格申領綜援,但加上子女資產後就超出上限。他表示,新政策下,子女不用簽「衰仔紙」,但需要自己簽「認衰紙」,名稱不同,惟本質一樣。 學者指中產長者不受保障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於唱認為,政府提倡的退休保障制度並不完善,未能惠及所有長者。黃教授表示,現時全港約兩至三成長者屬中產人士,退休時只有約100多萬元積蓄,而這群長者在這次方案中卻未能得到保障。黃於唱又建議下屆特首以「2064全民養老金」方案為藍本,改善退休政策,令退休人士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