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立法會財委會昨日表決6項議案,包括開設「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常額職位1個。職位負責領導減廢及回收科﹐以及研究十一號幹線的可行性。最終因時間不足,只通過了第一項議案,而其他議案要延至下星期繼續。
記者/麥子晴 編輯/許樂琳 譚淑琪
增設「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常額職位議案以32票贊成、8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公民黨陳淑莊形容香港的回收業未見成效,加上現時署長及助理署長公務繁忙,有增設該職位的需要。同時,陳淑莊強調若新職位在2年內未能為社會帶來明顯改變,揚言日後不論政府提出增設任何職位均會反對。民建聯葛珮帆期望新增的助理署長可分擔其他署長的工作,提升環保工作在社會的成效。政府回應指環保工作不能單靠政府,政府未來亦會與業界、團體及市民合作,共同推動環保及教育工作。
家居回收即將推行新計劃
有議員評批評政府回收政策成效不大。土地正義聯盟朱凱迪指社區收集回收物料的「綠在區區」計劃「業績荒謬」,每季回收數量只有半噸至一噸半。朱凱迪批評「綠在區區」選址偏遠,建議政府未來的「綠在區區」計劃可選址在食環署垃圾站,方便市民。有關家居廚餘及廢物回收政策,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及環境保護署副署長郭黃穎琦表示,工商界、家居及學校將會透過源頭分類、乾淨回收而轉化為原材料。同時,當局亦會建立回收網絡,成立外展隊以加強地區工作,在內地收緊回收要求下,把握機遇物悉多元化回收出路。政府亦會進行先導計劃,以試驗性質在2至3個理想地區收集經驗再作出檢討。
十一號幹線成效受質疑
計劃興建的十一號幹線將連接北大嶼山至元朗,審議撥款涉及8770萬。工聯會陸頌雄及麥美娟認為興建十一號幹線是有迫切的需要,有助便利新界西北的市民。但她認為當局需要興建連接路,否則會影響大嶼山及青衣的連接問題。另外,有議員認為十一號幹線與十號幹線相近,質疑新幹線會加重青嶼及青衣的負擔,或令交通不勝負荷。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潘婷婷及路政署署長鍾錦華指大欖隧道已經出現飽和情況,而建造十一號幹線亦需時10年,故須盡早解決問題。二人又指研究可滿足因新界西北發展,而增加的50萬人口交通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