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9 月 23 日
首頁 / 港聞 / 議員質疑新空氣質素指標令政府工程易達環評標準

議員質疑新空氣質素指標令政府工程易達環評標準

【本網訊】環境事務委員會昨日(25日)檢討空氣質素指標,環保署早前建議收緊二氧化硫(SO2)和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限制,由以往24小時每立方米75微克收窄至50微克,惟同時將微細懸浮粒子的超標次數由9次放寬至35次。有議員質疑修改空氣質素指標是為了讓政府工程更容易符合標準,並非為市民的健康設想。

記者/鄭韻絃 編輯/李靜欣 張政怡


新標準只為中期目標

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表示,現時政府正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指標作出政策上的調整,並持續進行減排工作直至符合世衛標準的最終目標,新指標令空氣污染問題有望在2025年得到改善。謝展寰指出,政府是次建議並非放寬政策。他以東涌為例,在2012年有9天的微細懸浮粒子每立方米高於75微克,剛好達到現行濃度標準。而當新標準收緊至每立方米50微克後就會有58天超標,所以空氣質素需有明顯改善才能達標。謝展寰解釋將超標次數放寬至35日是因為香港的空氣質素易受天氣或境外因素所影響,他又指放寬超標次數能為香港訂立一個有信心達到的標準,而該標準亦符合歐盟指標。

公民黨陳淑莊質疑,新修訂空氣指標是為了讓政府的工程更能符合標準,因為報告上所提及修訂指標的最大動力並非改善空氣質素,而是符合環境評估標準。謝展寰則回應,這是政府為達至世衞標準而定立的中期目標,以評核改善空氣質素的進度。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許智峯表示,政府的修定指引不清晰,認為政府應告知公眾新指標是收緊還是變相放寬微細懸浮粒子濃度,稱現時的指引難以令市民安心,亦擔心此次修定只是取巧,實際上未能改善空氣污染,質疑政府建議的新指標不是基於科學驗證。謝展寰解釋現時的修定收緊了污染水平的上限,而懸浮粒子指標亦符合現時歐盟水平。他表示政府每五年的檢討及與廣東省訂立一系列減排合作能達至減排目標。

相關新聞

關注組促撤回新空氣質素指標 議員斥政府搬龍門為達標

【本網訊】環保署早前建議,將微細懸浮粒子 (PM2.5) 的超標次數上限由目前9次放寬至35次。有團體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遞交意見書,要求環保署撤回大幅放寬微細懸浮粒子超標次數的建議,以保障市民健康。關注組質疑有關修訂可能違反《空氣污染管制條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