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政府早前在財政預算案宣布將會撥款5000萬元,為特殊需要家庭信託服務成立專責辦公室,據悉初步方案中家長需一筆過支付至少180萬元現金才可參與計劃。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昨晨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計劃的最低入場門檻太高,許多家庭無法負擔,認為信託服務不應加設門檻。
記者/蘇綺靜 編輯/鍾翠珊 劉卓嵐
有不少家長擔心自己離世後智障子女的生活無依。張超雄指出,現時私人信託服務每月需要數萬元的管理費用,許多一般家庭都難以負擔。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撥款5000萬元成立專責辦公室,為子女有特殊需要的家長提供信託服務。有消息指,政府目前提出的初步計劃將特殊需要家庭信託服務分為10年及20年。以10年計劃為例,最低入場門檻需一筆過支付180萬元現金,之後就可以每月向有需要的智障人士提供1.5萬元生活費用,為期10年。 張超雄希望信託服務入場門檻越低越好,甚至最好不設門檻,又指信託服務本來是鼓勵家長留一點心意給智障子女,但相信很少家長可以一次過拿出180萬。他建議以供款代替現金,父母可以一直供款直到離世後將遺產加入計劃,而供款亦可讓父母有所預算,知道有多少金錢可以留給子女便能更安心。 質疑計劃只惠及中產 監護制度及財產管理關注組社工林羚亦在節目中提到,由於每個智障子女的需要不同,其家庭開支都不同,例如有些家庭要為特殊需要的子女提供治療或訓練,每月花費約1至2萬元。 林羚表示大部分智障子女的家庭開支每月其實只需幾千元,質疑政府的計劃只照顧有需要的中產家庭,而忽略一般低收入家庭的需要。林羚與關注組均認為政府不應該設置門檻。 批小組簡介會假諮詢 政府研究工作小組於今年2-3月期間舉辦了4次簡介會,向有特殊需要的家庭講述信託計劃內容並諮詢意見,並就收集到的意見研究信託服務的詳細安排,包括是否設置門檻、收費水平及委託人注意安排等。 監護制度及財產管理關注組成員高先生當時有出席簡介活動,他表示,工作小組當時只是初步作簡介,而實質方案根本未落實。他對於初步方案擬設180萬的信託入場費感到非常錯愕,認為門檻有違計劃的原意,指責政府「純粹聽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