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29日)召開政策簡報會,就《施政報告》中的房屋政策作討論。當中公私營房屋比例及土地供應不足問題引不少議員關注。有議員批評,現時公屋供應量仍遠遠不足。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則表示,政府有在土地分配方面作出規劃。
記者/張逸軒 編輯/何浩天 王嘉瑩
工黨張超雄表示,今年施政報告將公營房屋與私營房屋比例變成七比三,若單看現時進度,即使去到2026年,公屋供應量依然比14年長遠房屋策略發表的供應量短缺了六萬個單位。他指出,政府賣地年年超標,但公營房屋土地卻年年不足,認為政府若不改變現行「重私」的取態,情況只會每況愈下,輪候公屋的隊伍亦只會越來越長。陳帆回應指,過往多年政府一直局限於土地供應不足,以致公屋供應上遇困難,但政府已將未規劃土地改劃,將原本預留作私營房屋的土地改劃成公營房屋。 政府缺短期計劃 議會陣線朱凱迪又指現時不少劏房戶仍正在苦等上樓機會,但政府對於過渡性房屋政策卻沒多大重視,批評政府只懂推銷需時數十年的「明日大嶼」,卻缺乏詳細的短期計劃,不願提供土地及資金興建五萬個過渡性房屋幫助現時處於水深火熱的市民。陳帆則表示,政府有決心承擔,會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房屋,讓他們居有所安,又解釋「明日大嶼」計劃並非只用作解決公屋輪候問題,而是考慮到將來社會的長遠發展。 發展商主導計劃議員批危險 《施政報告》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私人發展商如持有的新界農地,即可向政府申請改劃建屋,但當中最少有六至七成需用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新民黨葉劉淑儀質疑為何計劃不優先興建公屋,以協助基層市民。陳帆回應時指計劃由發展局做主導,自己並未參與當中會議,因而不清楚相關內容。陳帆又解釋計劃實際操作及細節,指政府需要根據發展商提出的建議審時度勢,再考慮社會當時的經濟環境等因素決定,但強調自己對計劃內容持開放態度。葉劉淑儀指當年興建沙田新市鎮,是由政府主導做規劃,批評政府是次計劃讓發展商提出交易並作主導的做法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