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有團體今日舉辦「『童』屋同砌積木大賽」,讓劏房兒童用積木砌出理想家園,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對兒童住屋權的關注。有議員認為劏房的惡劣居住環境影響兒童成長,政府應從多方面幫助基層家庭,如加建公屋及發放津貼。
記者/李馨萍 梁惠娟 曾俊霖 陳小彤 劉卓嵐 編輯/鍾詠瞳
有份參賽的鄭嘉堃小朋友一家五口住在劏房,由於家中空間陝小,無法放置較大的桌子,所以兄妹三人只能在椅子上做功課。他認為家中最需要增添的電器是抽氣扇,因為家中沒有窗口,常常感到焗促,若安裝抽氣扇就能改善家中空氣不流通的問題。他又認為父母工作辛苦,應享有較佳的生活質素,所以希望家中可以多建一個房間,讓家人可以有較充裕的空間。 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吳堃廉指出,劏房住户最關注的問題是小孩子的健康,因為小孩子的抵抗力較低,容易因為空氣不流通而患上呼吸道疾病及皮膚病。其次,家長也會擔心劏房的治安問題。她解釋,部分劏房的人流比較複雜,曾有一名媽媽表示鄰屋常出現針筒,令她擔心孩子的安全,只好讓子女留在家中比較陝小的空間內活動,影響孩子長遠的身心發展。 社福界議員邵家臻指,現時有約4萬名15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居住於劏房,惡劣的居住環境會令他們不開心,甚至可能會感到焦慮或抑鬱,不利兒童成長。他認為,政府除了加快建設公屋外,亦應該在學校及福利設施等方面進行彌補,減輕基層市民的負擔。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亦提到,現時申請兒童津貼須先申請低收入津貼,但有很多家長因為做散工而沒有申請低收入津貼,令政府資源無法針對基層兒童,造成間接跨代貧窮。他建議政府應該讓基層市民可以額外申請兒童津貼,降低申請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