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有調查發現,95%受訪學生的運動量未達世衞標準,反映本港青少年運動量不足,主因是缺乏時間及功課量過多。團體建議學校及家長多鼓勵學生做運動,助他們培養每日運動一小時的習慣。
記者/葉濠銘 編輯/黃思敏 郭梓謙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5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應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高強度體能活動。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及周大福企業委託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科及青少年醫學系進行研究,於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向超過700名中小學生派發活動記錄器,收集參加者一星期的運動時數及運動強度。 調查發現95%受訪者平日的運動量未達標,周末運動量的達標率雖然相對較高,但亦只有23.7%人達標。中小學生的運動意願隨成長有反比的趨勢,運動時數從15歲開始逐漸下降。香港女子游泳運動員歐鎧淳指,研究顯示女性的運動量較男性低,希望透過身體力行,感染更多女性享受運動。 調查顯示,中小學生運動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時間和功課量過多。凝動學會會員鄧澔霖表示不太喜歡做運動,因為運動後常感到疲倦。鄧澔霖的母親指出,兒子疫情期間長時間留在家中,改變課後運動的習慣,導致身形肥胖。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運動不足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影響心臟肌肉及腦部發展。 凝動義務媒體經理曾芷榆指,中小學生喜歡參加團體活動,冀與朋友或父母一起做運動,若有人陪伴青少年做運動,可增加他們運動意願。凝動總幹事江嘉惠則建議,學校將每年4月6日的「體育促進發展與和平國際日」定為「SportsHour Day」,抽出一小時帶領學生進行中等至高強度體能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做運動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