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環境局建議就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立法,以減少產生廢物,但因市民回收習慣不普遍,以致未能全面配合減廢目的。因此,有政黨日前進行電話問卷調查,了解市民廢物分類和回收的習慣,以及對政府推動回收工作的意見。結果顯示,逾七成的受訪者不滿政府現時的回收工作。
記者/張政怡 編輯/郭舒揚
市民不滿政府現時回收及宣傳工作 民建聯在今年二月透過電話訪問1,180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不滿現時政府的回收工作,原因可能是市民擔心分類及回收後的廢物出路不明,社區的回收設施不足等。同時,亦有接近七成的受訪者不滿政府現時有關回收的宣傳工作,認為不足以鼓勵市民回收垃圾。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政府應就市民的實際困難來制定回收政策,她又建議政府可就市民家中沒有空間存放可回收的廢物等問題,引入創新的廢物回收設計,就如日本和南韓政府亦會提供輕便分類的袋給市民掛在牆上,設計既不會佔用太多空間,又可作回收分類用途。它亦建議政府可舉辦一些比賽,引入更多具創意又符合經濟原則的設計,幫助市民回收分類。 住居類別亦影響市民回收習慣 調查結果亦顯示,有六成多的受訪者有把廢物分類和回收的習慣,而三成多的受訪者則沒有該習慣。他們沒有廢物分類和回收習慣的主因,依次為家中沒有位置存放可回收的廢物、不知道分類和回收的方法及因住所或附近街道沒有回收設施。葛珮帆表示,是次調查分析出住公屋、居屋或夾屋,以及有業主立案法團的私人樓宇有相對較多的受訪者有回收習慣。另外,認為居住的社區內回收箱和回收設施不足夠的受訪村屋居民佔八成多,而接近七成居住在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受訪私人樓宇居民亦認為回收箱和回收設施不足夠。 倡科技元素增市民回收意欲 由於街頭回收箱的衞生情況惡劣,令其未能達致回收效果。為改善回收設施的乾淨程度,民建聯建議政府增加人手,以確保街頭廢物回收箱的清潔,更可利用科技以提升回收設施的成效和質素,例如加設智能垃圾筒和回收筒,讓市民能輕易找到這些設施。葛珮帆指,這些問題需要用更多科技處理,所以要向智慧城市3.0的方向推進,即全民推動廢物回收。如果政府以智慧城市的方向推動回收,例如加強宣傳現行「咪嘥嘢」應用程式上的舉報功能,讓市民舉報被損毀和不乾淨的回收箱,就能幫助政府作更好的管理和監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