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東華三院昨舉行研討會,分析男士向社褔機構求助時遇到的困難。調查指,由於大眾負面標籤求助男性,使他們羞於求助。
記者/伍皓天 編輯/黃靖婷
有組織於去年邀請28位不同服務的男性使用者和16名前線社工作作為研究對象,發現負面標籤求助男性為弱者和難以表達自我,均是男性不敢求助的原因。 負面標籤成主因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吳敏倫博士表示,男士普遍認為應比女性表現得堅強、有尊嚴,因此他們遇到障礙時不願找人傾訴,導致往往事情去到最差的情況才尋求協助。他又指,即使男士選擇尋求幫助,但部分人仍不按時吃藥甚至覆診。吳敏倫認為,這也是受男強女弱的價值觀所局限。 朱崇文:望「男女平等」
平等機會委員會政策及研究主管朱崇文指,現時性別歧視條例很多情況都會傾向保障女性,但其實它應該是一條雙向和公平的條例。如果男性在有需要時得不到適當支援和保障,難以達致真正的男女平等。社會可考慮開設一些給男士的診所和家庭暴力庇護所,工作機構亦可增加男士的家事和侍產假。 包裝手法需改善
負責研究的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陳德茂建議,要吸引面對困難的男士尋求協助,需要有效的包裝、接待手法。他舉例,要為服務或活動訂立一個較吸引的名字。減少負面的字眼如「戒酒」,加入一些正面字眼,例如把名字改為「遠酒高飛」。 曾接受服務的王先生鼓勵男性遇到困難時,不要介意他人目光。另一位「一哥」則表示,在初時求助會尷尬,但只要努力,便可克服。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3/11/125167.mp3 |titles= 調查指負面標籤使男性羞於求助 (聲音報道:伍皓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