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衞生署昨日公布最新人口健康調查結果,發現約50%受訪者有肥胖、超重及高膽固醇問題,反映港人的生活習慣普遍不健康,大幅度提高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記者/梁嘉淇 編輯/歐雨昕 吳家耀
這次是衞生署繼2003年後,第二次進行大規模全港式人口健康調查。調查歷時兩年,於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間訪問了12,022位15歲以上的陸上非住院香港居民,又安排了2,347名15至84歲受訪者參加身體檢查。此外,調查採用了Framingham風險模型,以預測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 市民患三高情況正在惡化 調查結果顯示50%受訪者屬肥胖或超重,49.5%的人患有高膽固醇血症,8.4%人有糖尿病,而患上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其中一種或以上的比率則為59.2%。而這些情況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因此衛生署就調查報告預測,未來10年每1,000名介乎30歲至74歲的人士中,便有106人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 港人膳食及生活習慣不良 調查又發現,港人進食蔬果不足情況嚴重,比率達94.4%,受訪者平均每日蔬果進食量只有2.3份,不符合世衛建議每日食用至少5份的標準。又有約86.3%市民每日攝取鹽份多於5克,同樣未達世衞膳食標準,人均日均鹽攝取量更達到8.8克之多。而飲酒比率由03至04年的33.3%大幅增加至61.4%。 生活習慣影響慢性病風險 衛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表示,調查揭示市民的生活習慣不良好,例如進食蔬果不足、膳食太鹹、經常飲酒等。她解釋,患上慢性疾病與不良生活習慣關係密切,相反透過健康飲食,增加體能活動,不吸煙和不飲酒,港人可預防約八成的心臟病、中風和二型糖尿病,陳漢儀亦呼籲跨界別合作,如飲食界及食物製造商應與公共衛生社群聯手制定合適飲食,控制非傳染性疾病、保障市民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