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宣布成立「衛生健康事務委員會」,旨在提升港人在衛生健康方面的生活質素和向政府提倡強化醫療系統。委員會日前向特首提交有關醫療衛生的建議,為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提供意見。
記者/陳曉澄 編輯/羅卓豪 陳曉欣
委員會針對新一份施政報告於醫療衛生方面的政策,整理出9項意見及建議,於上週一(10月2日)提交予特首,當中建議包括加大公私營醫療機構合作、提高自願醫保吸引力、完善藥物資助機制、培訓更多本地醫療專業人員、改革輔助醫療業管理局、規管電子煙、關注保健食品的安全問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衞生合作及加強防治蚊患鼠患工作。 委員會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關愛基金和撒瑪利亞基金的經濟審查評估準則,以及針對自願醫保引入高風險池,讓高風險人士也可得到醫療保障。委員會召集人龐朝輝表示,政府應研究如何下調現時甚為高昂的醫保行政費,避免保險公司隨時透過調整行政費大幅提升保費,重覆強積金的弊病。 龐朝輝又稱,留意到一些癌症患者或罕見病患者正在服用一些新的藥物,藥費昂貴難以負擔。根據現時的基金制度,患者可能要到癌症二期或三期以及經濟審查方可獲批,直接加重患者的負擔。故此,委員會建議政府直接資助該類藥物的開支,包括設立專項為罕見病患者分擔藥費。 促港府參海外做法 確保保健食品安全 龐朝輝指出,保健藥物安全由海關負責,而非衛生署監管。而政府對保健產品安全的推廣監管亦欠嚴謹;再者,一些廣告商誇大藥物效用,實際成分不明,甚至與商品說明條例有所衝突,因此,委員會建議政府參考海外定義保健食品的方法,為保健食品定立標準,以保障市民健康。龐朝輝表示,香港比外國更難定義保健食品,例如中藥、花膠等亦可以定義為保健食品,認為此情況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得到改善。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合作 委員會又建議政府爭取及協助港人在大灣區開辦醫院、健康安老中心及進行醫療培訓。對於大灣區的醫療系統可能被內地人濫用的憂慮,龐朝輝認為不應因害怕被濫用,而不去增設在中國大陸的醫療點。他指目前有不少港人於大灣區生活及工作,希望醫療系統能夠同樣照顧到這一群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