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2011年區議會選舉被揭發有人涉嫌「種票」,暴露選民登記系統漏洞。選舉事務處總選舉事務主任李柏康昨於立法會政制及內地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處方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前,已完成大型核查,最終有約20萬選民被剔出選民登記冊。
記者/陳雅靜 編輯/姜沛易
加強核查防止種票
李柏康強調,被剔除的原因包括搬屋後無向選舉事務處更新地址,當中有約9千人其後再次重新登記成為選民。他又稱,自從2011年區議會選舉發生「種票」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後,選舉事務處會在選舉年加強查核;而警方及廉政公署已於事發後調查1萬多宗相關個案,2千多宗由選舉事務處轉介,最終有66宗起訴及55宗定罪個案。 李柏康指出,選舉事務處除抽樣調查之外,亦會與其他政府部門核對資料,如發現選民地址有出入,會針對核查。他補充,若選民登記地址的樓宇已經拆卸, 但又未能聯絡選民更新資料, 就會從選民登記冊中剔除。 年輕選民增幅不足
另外,他透露,18至25歲的選民登記率由2009年46%升至2013年60%,但仍比整體登記率73%低。他指出,選民登記運動於本月上旬展開,主要宣傳對象為年輕一輩,會利用電視、電台、互聯網及手機應用程式廣告等渠道宣傳;選舉事務處已預留577萬宣傳費。 議員提議自動登記
獨立議員謝偉俊建議,市民持有身份證便可自動成為登記選民,提高選民登記率。李柏康回應指,不能強逼市民登記做選民;加上選舉事務處曾經作出有關研究,但由於選民登記冊可供公眾查閱,暴露選民地址,有些市民未必願意公開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