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立法會昨日(17日)恢復二讀辯論《2019年撥款條例草案》,辯論期間因法定人數不足而一度流會,亦是2017年修定《議事規則》後首次流會,為2017年修改《議事規則》後首次。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考慮多個因素,認為有重開會議的迫切性,故會議在下午六點三十分重開。會上多名議員關注房屋及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
記者/黃皓琳 編輯/彭成偉
點算法定人數由人民力量陳志全提出,當時連同主席梁君彥,只有32名議員參與討論,而當中更只有3名泛民議員出席,還欠3名議員才足法定人數,主席梁君彥隨即宣布流會。根據修改《議事規則》,若立法會大會流會,立法會主席可決定何時重開會議,故梁君彥考慮到多名議員報名在討論《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時發言和仍有多項法例需要處理等因素,他認為有迫切性需要重開會議,故決定同日傍晚六點三十分重開。 議員對預算案存有質疑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於會上,就預算案預留20億元發展過渡性房屋指出,4,000個單位並不足以紓緩基層市民的住屋困難,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必會再次持續上升,故建議政府把過渡性房屋納入房屋置業階梯,並作長遠規劃。 民建聯李慧琼亦認為,深層次社會問題上仍然存在兩大「惡瘤」,分別是樓價高及醫療系統瀕臨爆煲,希望政府糾正成千上萬間劏房仍未規管和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 民主派批預算案欠針對性 公民黨郭家麒批評,預算案向醫管局投放近700億元的撥款是掩眼法,欠缺針對性。由於現時病床不足問題嚴重,無法妥善安置病人。他形容情況如同戰地醫院,故認為單靠撥款並不足以改善整體醫療系統。 另外,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則批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必先利其器」,但他認為此說法是傳統及過時。他批評,現時醫護人才不足,難以達到「利其器」。他稱,政府只投資硬件,如興建場所和智能園區,惟沒有人才可用。雖然政府一直表示要引入專才解決短期需要,但他質疑實際上的成效不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