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香港理工大學與哈佛醫學院最近一項聯合研究發現,穿着仿赤足鞋跑步可以增加小腿及足部肌肉,同時減低跑步受傷的機會,預計仿赤足跑鞋可應用於康復計劃。
記者/ 陳俊傑 編輯/ 何妙容 曾蔚婷
仿赤足鞋創矯形新出路 張子熙及其團隊招募了 38 名有6年以上跑步經驗的跑手,分別為 21男17女,平均年齡35歲。他們一直穿著傳統跑鞋跑步,即跑鞋腳跟及前腳掌位置距離地面高於5毫米。38名參加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為期6個月的訓練。每名實驗組參加者獲派一雙仿赤足跑鞋,並先進行過渡運動,如以步行和慢跑適應赤足跑鞋。其後增強訓練至回復到過往跑步量。對照組參加者則穿著傳統跑鞋進行相同訓練計劃。 所有參加者在計劃前後會接受磁力共振掃描,量度小腿和足部的肌肉情況。結果顯示,實驗組參加者的小腿肌肉和足部肌肉均顯著增加,小腿至足部的外在足部肌肉增加了 7.05 %,而在腳跟至腳趾的内在足部肌肉也增加了 8.8 % 。當中足部肌肉增長主要來自前足肌肉,平均增加了 11.9 %,後足肌肉則平均增加了 6.6 %。 相反,對照組的小腿和足部肌肉體積維持不變。研究又發現,參加者穿着仿赤足跑鞋跑步時間與小腿肌肉體積變成正比,即穿着仿赤足跑鞋跑步時間愈長,增長小腿肌肉便愈快。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張子熙博士表示,目前治療及增強足部肌肉的臨床指引只是依靠足部矯形器,相信使用仿赤足跑鞋將是新出路。 增強肌肉力量免受傷 其中一位參加者曾穎儀表示,過往穿著傳統跑鞋時經常拉傷肌肉及「扭親」,但轉用仿赤足跑鞋後便減少了受傷次數。 張子熙解釋,由於仿赤足跑鞋提供最少托墊,足弓沒有機械承托,對外在和内在足肌肉的強度要求更高,而足部肌肉對穩定足弓十分重要。穿着仿赤足跑鞋時,小腿後及內側肌肉會承受更多力量和壓力,使外在足部肌肉因而增加。此外,用中或前足着地會為前足帶來更多刺激,尤其是蹠趾關節,即腳掌與腳趾的連接處,負責蹠趾關節運動的肌肉亦因而變得更強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