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當人人以為肥胖、吸煙、空氣污染是健康最大敵人,原來「孤獨都會殺人」。美國最新調查發現,孤獨感會縮短壽命,證明孤獨未必「終老」。
記者/楊頌雯 編輯/陳衍揚
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的研究翻查1980至2014年間,70個有關人際關係、社交隔絕的論文,當中的受訪者平均年齡為66歲,並得出上述結論。
死亡風險增兩成
該大學的心理學家分別出兩類人,分別為「主觀孤獨」和「客觀孤獨」。前者為自我產生的孤獨感,與現實人際關係無關;另一類則為實際遭被社會孤立,而當事人可能覺得無問題。調查發現,兩種孤獨同樣「折壽」,會令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6%和29%,而獨居更是最傷身,會令死亡風險增加32%。 孤獨影響免疫力
專家認為,結果反映那些喜歡孤單的「孤獨精」其實是最危險,他解釋,人類本來就是群體動物,缺乏社交活動會影響免疫系統、行為亦較易有偏差。而且,研究人員稱,有人即使擁有正常社交圈子,都仍會感到孤獨,因此一般增強人與人交流等的建議亦未能對症下藥。 社交媒體促孤獨
調查更顯示,由於科技發展容易分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孤獨死」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專家建議市民應保持密切、面對面的社交方式,不要沉迷社交媒體,政府亦可改善城市規劃,促進交流,以減低大眾「孤獨死」的機會。 (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