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美國有研究發現,大眾繼續仿效社會所提倡的睡眠迷思(Sleep myths),抑或有這些習慣,會損害身體和令人情緒低落,更嚴重會減短壽命。
記者/潘曉豐 編輯/彭成偉
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小組透過逾8,000個網站,收集了聲稱有助進快入睡及提升睡眠質素的迷思,並透過一連串科學研究發現,有六項睡眠迷思是無效,而且更會影響大眾的睡眠質素。
該項目首席研究員羅賓斯(Rebecca Robbins)表示,睡前喝一杯酒可能有助入睡,但研究指出,酒精會干擾快速動眼期,降低睡眠質素,因此會影響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加上酒精有利尿作用,睡眠質素都因此而下降。
羅賓斯表示,電子設備如電視、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發出的藍光會延遲眼部生產褪黑激素,導致人們難以入眠。另外,大多數人睡前會觀看新聞報道,但由於新聞內容會讓大眾帶來壓力和緊張感,故此習慣亦會引致失眠。
研究又指出,當失眠時不應強迫自己入睡,應要起床走走,換一個新環境放鬆後再入睡。另外,當鬧鐘響後就應要起床,因為之後再入睡都只是低質素的睡眠。
研究指身體不能夠適應短暫的睡眠時間,人體對睡眠的需求是無法隨意地改變,如長期維持不足5小時的睡眠習慣,會影響健康和專注力,更是一種慢性自殺行為,故每日睡眠時數達7至8小時為最佳。
研究亦指出,大眾誤以為打呼嚕對人體無害,但這行為可以引起喉嚨肌肉不自覺地放鬆和收窄,導致呼吸暫停,更有可能增加患上高血壓、出現心律不整、突發心臟病或是中風等風險。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