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6 月 10 日
首頁 / 港聞 / 申訴專員批房署籠統計算公屋輪候時間

申訴專員批房署籠統計算公屋輪候時間

【本網訊】申訴專員公署今日公布有關「公屋輪候時間的計算方法及資訊發放」及「政府對認可殯葬區的管理」調查結果。報告指出,房署將一般家庭及獲優先處理的個案合併計算,做法籠統,建議房署分開公布不同類別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申訴專員又批評政府各部門在處理非法殯葬上權責不清。

記者/林曉彤 譚泳琪 編輯/左文薏 莫程嵐 陳晉瀚 黃卓賢 陳衍揚


公屋輪候時間欠真實
報告指出房屋署只籠統地計算和公布平均輪候時間,故意製造3年上樓假象。報告發現過去4年共接獲110宗投訴,指輪候超過3年仍未獲配公屋。公署報告又指截至2014年6月底,有52%申請人輪候時間超過3年;27%超過4年;7%超過5年,最長有7年。申訴專員劉燕卿解釋,統計數字包括5類申請者,除「一般申請者」外,亦包括獲優先處理的「長者一人申請」和「一般家庭」個案,以及選擇不受歡迎單位的特快編配計劃,故能製造3年上樓假象。她批評房署做法籠統,未能反映真實情況,容易令人誤會。報告建議房署分開公布不同類別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但房署回應時表示,資料只供房委會討論,拒絕接受有關建議。房署又表示,按不同類別細分公屋輪候時間會誤導申請者,導致他們更改資料,最終延長輪候時間。報告又指房署在計算平均輪候時間,只將首次配屋計算在內,但卻沒有指標反映第二和第三次配屋的輪候時間。報告舉例指,有申請者在不接受首次配屋後,需等兩年半才獲第二次配屋,認為房署有需要向申請者交代實際情況,讓申請者認真考慮。房委會委員郭榮鏗認同申訴專員公署說法,認為將一般家庭和有特別住屋需要申請者的合併計算方法不準確。他認為單獨公布一般家庭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較為公道,房署亦較容易處理。

房署發放資訊欠透明
公署高級調查主任鄒佩雯批評房署發放輪候時間資訊欠透明。她指出,報告提及,房署會將每年分析「一般申請者」配屋情況報告收錄於房委會文件庫中。公署認為,報告對申請者具參考價值,但上載的網站不便於公眾存取,建議房署應整理報告,並上載於「公屋申請」網頁,為公眾提供更多有用資訊。房署回應時表示,署方會應公署建議,將文件上載。

殯葬區政府管理不善
公署亦調查政府管理新界原居民認可殯葬區的問題。報告指出,政府管理不善,殯葬區由5個政府部門管理,各部門權責不清,未能有效處理違規問題。公署舉例指出,鄉委會因沒有為殯葬區豎立界線標記而誤葬,最終民政總署破例容許保留錯葬墳墓。劉燕卿表示,民政總署簽發殯葬許可證條款粗疏、無規限墓地尺寸,亦沒有核實殯葬位置。她又指民政署沒有打擊違規山邊殯葬,部門之間權責不清的問題已持續逾30年。她建議部門應盡快檢討山邊殯葬政策,改由單一部門監管整個殯葬區,並檢視及完善殯葬許可證條款,制訂機制打擊非法殯葬。

相關新聞

政府未公布屋邨重建潛力評估 莫健榮倡大型屋邨分段處理

【本網訊】立法會昨日(10日)通過「推動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動議,會上有議員批評政府重建舊屋邨的進度緩慢。公屋聯會關注公屋重建聯成員莫健榮今日(11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時質疑,政府認為目前高樓齡的樓宇結構安全,卻需在舊樓結構勘察完成後額外加建鋼筋、鋼板等。他又指,在2019年時彩虹邨已發生過石屎剝落擊中居民的意外,反問「單位唔冧就唔使重建?等單位出事時已經太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