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瑪麗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昨完成擴充工程,床位數量由10個增至18個,預計每年可處理的移植宗數由110宗增至140宗,令白血病患者等候移植時間由半年,縮短至3至5個月。院方希望日後與聯網加強合作,令公立醫院白血病治療系統化,培訓更多血液科人才。
記者/張學禮 編輯/王詠姸
舒緩床位不足
瑪麗醫院內科部門主管李國維指,醫院的床位自2002年起飽和,加上外地的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和微形移植(使用較少劑量藥物)增加,院方有迫切需要增加床位。 據院方於2010年上半年統計,有20%病人即使找到合適的幹細胞捐贈者,亦因床位不足,以致輪候時間太長,終令病情惡化。故增加病床資源,可縮短輪候時間,加快病人進行骨髓移植的手術。 聯網合作推有系統治療
各聯網「龍頭醫院」治療白血病的方法有異,醫院間欠缺溝通,甚至比拼療法優劣。因此,中心將成立全港血液聯網,瑪麗醫院血液科負責研發不同治療方案,再普及至其他公院聯網。移植中心計劃增聘實驗室技術人員,以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瑪麗醫院內科部血液及腫瘤科主任鄺沃林指,所有公立醫院的白血病病人,其癌細胞樣本均送交瑪麗醫院作基因分析,確保病人有系統地得到最適當、最先進的治療。 血液專科人手緊張
全港血液專科人手一直緊張,李國維指現時移植中心的人手,只可照顧10至12名病人。他期望未來一年培訓更多醫務人員,滿足全港公立醫院血液科的人手需求。 鄺沃林亦指,全港合計約需增加10至20名醫護人員,過往有富經驗的血液科護士被私家醫院挖角,加上血液專科的醫護人員要求很高,故公立醫院要着力培訓人才。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3/11/125013_20131107_vo.mp3 |titles=瑪麗醫院骨髓移植中心增病床(聲音報道: 張學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