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雨季將至,渠務署決定將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內的水閘陸續打開,以應付暴雨,預防港島北水浸。渠務署總工程師(工程管理)戴懷民認為,隧道足以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
記者/陳浩然 編輯/裘媛娜
耗資超過30億,去年8月開始啟用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全長11公里,是全港最大規模的雨水排放隧道。隧道可以在半山區截取三分之一的雨水,並將雨水通過主隧道引到數碼港,直接排出大海。
隧道可抵50年一遇暴雨
戴懷民表示,當局會分階段打開隧道內的34個水閘,至4月份全部水閘均會打開,以迎接雨季。隧道每秒最多可截取135立方米雨水,即一分鐘能夠填滿3個標準游泳池,足以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 他補充,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屬廣泛防洪工程,需要配合港島區內的渠道梳理及街道規劃等針對性排洪工程,才能全面紓緩中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等一帶低窪地區的水浸壓力。 創新技術 減少滋擾
整條雨水排放隧道在興建時,有23個豎井利用了最新的「反井鑽挖」技術開挖,在隧道內由下而上挖掘,令泥石可跌回隧道內,再經隧道的數碼港出口由躉船運走。 另外,防洪工程又採用「半山截流」技術,會將雨水引導到半山上直徑6.25米至7.25米的隧道,避免因廣泛開挖使用中的道路,而對周邊居民造成滋擾。 戴懷民指出,應用新技術可避免附近居民受噪音及泥塵影響,並減低對環境的破壞。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3/03/115110_20130320_re.mp3 |titles= 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今打開水閘 (聲音報道:陳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