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4 日
首頁 / 港聞 / 港大研究指包裝食品鹽量偏高

港大研究指包裝食品鹽量偏高

【本網訊】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聯同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昨日發表首份超市包裝食品含鹽量研究報告。報告分析銷量最多的4種食品,包括粉麵、加工魚類和肉類,及醬料等超過2,000件產品的營養標籤,發現部分產品含鹽量偏高,部分同類食品含鹽量更可相差數十倍。

記者/陸霖 編輯/呂穎姍 何采思


加工食品含鹽量差距大

研究報告指出,以罐頭加工肉為例,將100克味道較鹹的加工肉類如午餐肉,五香肉丁等,轉到味道較淡的加工肉,可減約10克鹽的攝取量,相當於2茶匙鹽。罐裝魚較同類食品含有多125倍鹽,平均一份加工魚類的含鹽量佔每日最高鹽攝取量百分三十。報告亦指出,一份含調味料的包裝粉麵,含鹽量已超過每日鹽分最高攝取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報告引述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指現時港人每日鹽攝取量介乎8至11.5克,高過世界衞生組織所建議每日攝取上限為5克的攝取量。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食物及營養學助理教授雷震宇博士表示,現時本港市民每日平均鹽攝取量高於世衛標準約2倍,指本港包裝食品的銷售量持續上升,估計市民現時主要鹽攝取量來自預先包裝食品,建議避免飲用麵食的湯已經可減低攝入鈉。

推Food switch助市民選健康食品 

雷震宇表示,營養標籤雖仔細列明食品不同的成份含量,但內容較難閱讀及理解,更沒有參考指標助市民作比較平台。他指出,香港大學營養學者與澳洲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合作推出香港版Food switch應用程式,於去年收集全港3間大型超市共約13,000種預先包裝食品及營養標籤,建立香港版的數據庫,讓市民能使用應用程式,於選購超市包裝食品時,可作更健康選擇。雷震宇期望,食物製造商能逐漸減少製造垃圾食物,改為生產更健康食物。

研究報告又提到,市民只需使用應用程式掃描食品條碼,便能取得根據澳洲政府方程式計算的「健康星級評分」,評價不同食品營養價值,如總脂肪、飽和脂肪、鹽分、糖分及卡路里等,評分以5粒星為滿分,愈多星代表愈健康。應用程式亦可轉換成「紅綠燈標籤」模式,紅色代表不健康,黃色代表一般,綠色代表健康,愈少「紅燈」則代表愈健康。應用程式同時亦能提供同類型包裝食品的比較平台,讓用戶更容易選擇健康食品。

雷震宇表示,若港版Food switch反應好,可將澳洲版的Sugar switch, Sat switch等版本引入本港,因Food switch只有本地數據,未設有外國進口食品的資料。另外,雷震宇希望政府及業界採用Food switch數據改善食品,助減少市民患上慢性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