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警方今早完成兩天搜索行動,並於中午解封香港理工大學,歷時十三天的理大圍城戰正式結束。這役理大衝突是反送中運動以來最激烈的「攻防戰」,於16日早上的警民衝突為何演變成圍城戰?一切從網民發起的「三罷」開始。
記者/楊綺晴 黃灝庭 余月明 編輯/何銘軒
全港三罷掀起「堡壘戰」 為響應網民發起的全港三罷,全港各區都有示威者在主要道路設路障封路。有示威者在理大聚集,有人嘗試在紅磡海底隧道收費亭一帶設置路障,務求截斷九龍和港島的主要交通聯繫。另一方面,警方與示威者在香港中文大學爆發激烈衝突,在全港各區大學的示威者主張打「堡壘戰」,意指面對警方的驅散仍「堅守大學校園」,為日後的衝突埋下種子。 入夜後衝突有增無減 11月16日早上,理工大學校内平靜,只有約一百多名示威者留守,而當時亦只有李嘉誠大樓遭嚴重破壞,玻璃幾乎全被擊碎。直到晚上,校園氣氛開始變得緊張,防暴警員於漆咸道南與柯士甸道佈防,發射多枚催淚彈,而示威者亦隨即投擲多枚汽油彈。晚上11時,雙方衝突有增無減,警方於漆咸道南及科學館推進,不斷投放催淚彈,部分更射入校園。事件去到清晨暫緩,示威者返回校園設防線;警方亦未有進入學校,消防隨後到場救火。理大發言人指出,由於事態嚴重,有機會威脅公眾安全,所以決定報警。 17日早上,警方與示威者再次爆發衝突,警方在半小時內施放至少40枚催淚彈。中午情況惡化,警方出動兩部水炮車及銳武裝甲車向示威者推進,示威者亦投擲汽油彈還擊。下午,示威者人數愈來愈多,警方包圍理大警告指,在場留守或協助「暴徒」的人,有機會構成暴動罪,其後再次向示威者發射藍色水炮。示威者與警方對峙,有示威者試圖逃離,但被阻止。警方於晚上指,任何從理大離開的人均會以參與暴動罪拘捕,並呼籲在場人士從Y Core離開,但卻於Y Core發射催淚彈和閃光彈,期間制服多名示威者、急救員及記者,並將其雙手綁緊。當時,警方聲稱有「暴徒」於Y Core放火,又譴責「暴徒」罔顧他人生命安全。有記者表示,事發現場曾傳出槍聲,而冒煙位置無任何人或物品,相信是警方發射催淚彈。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前往現場護送市民離開,警方則用催淚彈和出動聲波炮阻止,是警方自6月以來首次使用聲波炮。警方於當日晚上多次在暢運道發射藍色水炮,並開始包圍令示威者未能離開。 衝突以「人性化」方法處理 「理大圍城」踏入第2天(18日),有約40人因被水炮車擊中而出現低溫症狀況,亦有人欲突圍但失敗。在清晨約5時,警方突然向暢運道與漆咸道南聚集的人士發射多枚催淚彈,「速龍小隊」攻入校園制服多名示威者。截至當日早上11時,已有近600人於紅磡區被捕,亦有指警察手持實彈步槍於理大附近巡邏。當晚,有過百名示威者在Z座行人天橋「游繩」至漆咸道北行車天橋欲逃離,有多架電單車接走示威者。當日警方共拘捕51名醫護及記者,被警員用索帶綁上雙手。而警方於記者會指,他們只是自稱醫護及記者,未能提供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其中12人無任何急救或醫護資格。另外,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香港大學法律講師張達明、逾百名中學校長老師及家長晚上到達理大現場,接走部分學生。 「理大圍城」踏入第3天(19日),一批示威者嘗試走進校園內的地下渠,尋找路線離開但被消防員阻止,消防員隨後落渠搜索,再救起多人。有示威者表示,渠道傳出惡臭,故被迫放棄。另外,亦有近百人因身體不適,由救護車送走。下午,有十多名自稱是理工大學示威者的家長,在尖東新文華中心外警方封鎖線外靜坐,他們要求警方解封校園,讓校內的人安全地離開。其後,曾表明不會派人入內的無國界醫生,有數名成員進入理大校園,但期間沒有回答記者題問。無國界醫生在晚間表示,派員入內是為了確保校園內的人能獲得適當的治療,與市民的杯葛無關。晚上,再有一批留守數日的義務急教員宣布,即將離開校園。他們指,考慮到校園內的物資非常短缺,加上留守人數越來越少,所以決定離開。他們離開前接受警方搜身,期間有示威者嘗試突圍不果,被警方制服。 「理大圍城」逐漸緩和 「理大圍城」踏入第4天(20日),留守人數估計不足100人。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見記者時稱,連日來共有逾千人離開理大「自首」,所有已成年的被捕人士均會被控暴動罪,未成年的則再作跟進調查,言論引起公眾嘩然,其後保安局在晚上發聲明指「自首」意指自願離開校園和被警方登記。警方晚上亦在封鎖線外一直利用擴音器播放歌曲,又隔空向理工大學呼叫,揶揄留守者已被重重包圍。警方一度指示威者只能夠吃生命麵包,而他們卻能在收工後到深圳吃「海底撈」(火煱店)。此言論引發網上大量批評,在翌日的各個示威活動亦有人帶同生命麵包表示對警方言論的不滿和支持理大留守者。 「理大圍城」踏入第5天(21日),理工大學兩位副校長楊立偉及衛炳江到校園視察,期間協助清潔飯堂。衛炳江期後指,未能確定有多少人仍然留守,但部分人士坦言並不希望撤離。第6天(22日),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到理大深入各樓層,尋找數名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但只是找到8名成年留守者,有感他們堅決留守學校,未能和他們深入溝通。其後,有數名理大校董及社工進入理大校園希望以「最好的方法」帶留守人士離開。第7天(23日),在校園「抗爭飯堂」煮食的「廚房佬」因情緒受困,在教會傳道人袁陳錦美陪下自願離開,步出理大封鎖線及登上救護車送院。 區議會選舉的影響 「理大圍城」踏入第8天(24日),亦是區議會選舉日子,有兩名代表表示警方的圍堵變相剝奪投票權。他們無法數到校內還有多少人留守,估計至少30人,不少人在生理、心理上狀況都欠佳,部份人情緒低落、焦慮和驚恐,有人不願進食甚至講不出完整句子。翌日(25日),民主派當選區議員到理大附近,聲援留守示威者,鄺俊宇、范國威等五人進入校園,律師黃國桐也有份與留守者對話。理大在深夜發聲明,表示將派多個小組尋找留守者,並希望警方早日解封校園。凌晨3時再有兩名城大男學生在義工安排下離開理大送院。義工稱,已聯絡上最少5名在理大留守的示威者,當中有人曾試圖割腕自殘,估計校園內仍有20人在各處躲藏。第10天(26日),大學的「抗爭飯堂」的餐廳,繼留守者、主廚離去後,環境衛生惡劣、傳出惡臭,廚房內不少食材已生出蛆蟲,依附食物蠕動。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與新當選民主派區議員見記者,指在校內都未能搜索到有示威者留守,而且校方的搜查小隊亦未有發現,並指警方是時候離開,由校方重新管理校園。第11天(27日),十多名校方代表包括理大兩位副校長衞炳江及楊立偉,校方指未有發現任何留守人士,之後理大發聲明,要求警方立刻解封校園,讓校方展開復修工作。不過,晚上突然有一名留守者現身理大校園會見傳媒,要求警方先行撤離,才會自行離開校園。他更指出,有4至5個戴上防毒面罩、蒙面、身穿急救裝備的人不斷在各樓層拍門,他懷疑是警察喬裝,令滯留者無法睡覺並且要不斷搬遷。 警方進入理大蒐證 「理大圍城」踏入第12天(28日),警方派出由談判專家、爆炸品處理課、刑事偵緝人員及傳媒聯絡隊,並聯同由消防處救護員、臨床心理學家等組成安全小組進入理大蒐證。安全小組先處理危險品及攻擊性武器,及就校園被破壞情況進行蒐證工作。警務處助理處長(行動)周一鳴指理大可以在11月29日可以解封,還校方一個安全校園。今早(29日)警方已完成兩日在理大校園的蒐證工作,警方正式解封理工大學。總結整個行動,警方表示理大被捕的人數共1,377名,18歲以下示威者離開理大而被警方登記的共有810人,567名示威者在理大外圍或周邊被捕。警方一共於校內檢走3,989枚汽油彈,1,339件爆炸品,601枝腐蝕性液體,及573件武器。中午,理工大學發聲明指,接收校園後,會即時進行盤點和全面的環境及安全評估工作。由於目前校園情況仍存在不安全因素,而且清理、盤點及修復工作需時,故此校園仍需關閉,只限校方授權人士進入,直至另行通告為止。下午,理大校長滕錦光、校董會主席林大輝,與其他學校管理層進入校園,視察破壞情況。他表示,校園設施均被嚴重破壞,不同大樓破壞程度不一,會逐階段開放,有信心下學期準時開學。「理大圍城」踏入第13天正式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