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展開「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向公眾提出18個用地選項,其中一項為以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私人農地儲備。本土研究社黃肇鴻質疑政府向發展商輸送利益,而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則指「官商勾結」指控全無道理。
記者/黃詩晴 編輯/廖浩曼 許英略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早前建議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運用新界私人發展商農地儲備。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今早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公私營合作」令人質疑政府向發展商輸送利益,是「官商勾結」。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則表示政府錯用「公私營合作」一詞,引起「官商勾結」疑慮,認為「官商勾結」指控全無道理。他指出,發展商農地儲備並非繼續作農業用途,政府可以更改土地用途,然後交由城規會和規劃處協助發展。發展商只要與政府商討私樓和公屋建屋數目及補地價安排,雙方便能各司其職,協助合作發展農地。 黃肇鴻表示,不反對政府覓地建屋,但關鍵是土地分配問題。他稱香港每年賣出大量土地,但大部份用作發展私人住宅,令公營房屋建屋數目一直未達標。他又認為政府不必急於由發展商農地入手,因並不清楚農地分佈和其實際使用可能性,建議先發展現有1300公頃棕土,因棕地周圍已建有道路等配套。 另外,施永青指使用《收回土地條例》不可取,認為本港並非實行社會主義,私有產權受法律保護,收回私人土地須涉公眾利益。他亦表示,私人土地不是建造公營房屋的唯一選擇,他認為當局覓地建屋,應利用私人發展商力量,善用發展商的土地儲備資源。 黃肇鴻則認為,即使日後設立獨立專責機構處理公私營合作發展,亦難以消除「官商勾結」疑慮。他指出,政府應適當使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發展商土地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