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平均有4,500個新案例,瑪麗醫院首次引入支氣管鏡內超聲波的技術,為病人診斷,較傳統方法安全及快捷,準確度提高之餘,亦有效減低病人感染併發症的風險。
記者/楊寶玲 編輯/梁樂熙
現時瑪麗醫院每年約有100至150名肺癌新症病人,當中約100名患者會使用支氣管鏡內超聲波作第一線確診,新檢測方式診斷率近9成,比以往的6成多有顯著提升。但方法不適用於有凝血障礙及心臟功能較弱之人士。
降低併發症風險 免傷患者器官 瑪麗醫院是全港首間引入支氣管鏡內超聲波的醫院,在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共有259名病人接受此檢查,病人在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輕微呼吸困難及咳嗽,但不會有痛楚,全部均沒有出現嚴重併發症。相反,傳統支氣管內窺鏡的檢測方法則可能引致氣胸、出血等問題。 支氣管鏡內超聲波會接觸縱隔淋巴結核,並透過探頭將抽取組織的過程實時顯示,確保抽取過程集中於病變範圍,避免傷及四周的血管和器官,例如動靜脈和食道,減低對病人的傷害。 由於支氣管鏡內超聲波需要收集更多組織,去制定個人化的獨特治療方案,因此所需的時間會較傳統檢查方式長,需時約24至45分鐘。 助申請關愛基金 節省藥物開支 支氣管鏡內超聲波所收集的樣本,更可用作證明病人的癌細胞有否出現基因突變,以提供足夠的9成半數據,協助病人申請關愛基金,令病人節省每年18萬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減低藥物開支的經濟負擔。 瑪麗醫院計劃在未來日子添置一部支氣管鏡內超聲波儀器,預計花費100萬,並培訓更多專業人手,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至一星期內可作檢測。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3/03/115090_2503_re.mp3 |titles= 新肺癌診斷方法成一線確診檢查 (聲音報道:楊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