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被稱為「死亡之卷」的中學文憑試中文卷昨日開考,首兩份試卷是中國語文科的閱讀卷及寫作卷。有中文科補習老師稱,今年的試題形式與去年分別不大,料合格率或上升。
記者/佘典茵 編輯/簡以心
考生指卷一非死亡之卷 中文卷一考閱讀能力,白話文篇章今年選用台灣作家劉裘蒂的作品《跑道》,而文言篇章則選用清代文學家俞長城的《全鏡文》。考生甄同學認為,今次卷一較之前簡單,並非死亡之卷。她表示,白話文的象徵意義容易理解,但分段及寫段意部分較困難。她又稱自己有足夠作答時間,預計能獲4至5級的成績。 中學中文科主任陳匡正表示,兩篇文章寓意淺白,《跑道》一文是作者學生時期作品,貼近考生的經歷及思維,認為考卷能反映學生的語文水平。中文補習老師張欣欣則認為,卷一的試題形式與上年分別不大,亦較上年容易,尤其文言字詞貼近中三中四程度,白話文亦然。他指出,考卷內容容易理解,亦不涉中國文化概念,預計合格率會較上年上升。 張欣欣續稱,雖然考卷程度較易,但學生的文言根基較弱,或對字詞理解有所偏差。例如「非」在文中應解為非難、責怪,「惡」應譯為討厭,但考生或解「非」為不是,「惡」為邪惡,導致失分。 中學中文老師稱卷二第三題最難 中文卷二寫作則設有三條題目,考生只須選答一題。題目包括以「自此之後,我終於解開了心結。」為末句收結全文、《足印》及《談憤怒》。考生劉同學認為卷二題目困難,指第一題難以緊扣題目,第二題難以理解,第三題則想不到例子支持理據。她表示,大部份同學選答第一題及第三題後,均表示考試作文多了一個心結,以及感到憤怒。 張欣欣表示,卷二寫作卷的試題形式還原傳統考法,沒有續寫文章,改為規定收結式文句文章,亦不再考填充式文章,改為議論文及開放式題目。他稱寫作卷的程度與去年相若,考生選題一或二會較易過關,而作答第三題則高下易見。他解釋,心結人人各異,考官難以否定,故題一有較大發揮空間且易過關。 張欣欣續指第三題《談憤怒》則較難,因學生容易只提及一己之怒,忽略現實生活怒氣有不同層面,包括住屋醫療。陳匡正認同第三題難度最高,指若考生於過多論述憤怒的事件經過,容易離題,但若處理得當會較首兩題容易獲高分。她解釋首兩題比較普通,考生文章內容相若,要靠文筆修詞分高下。 中學文憑試於2012年首推,考生需獲3級或以上的成績才符合入讀大學的最低要求。而中文科的合格率一直排徊5成,首屆文憑試的合格率只有約49%,被稱為「死亡之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