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日發表報告,帳委會主席石禮謙不滿大學學額分配不均,認為若非本地生收生不足,應撥更多資源予取錄本地學生。
記者/劉愛霞 編輯/高智鵬
教資會資助本地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多年來維持在15,000 名不變,2016至17學年有約22,000名中六生符合入讀學士基本要求。帳委會批評在未滿足本地學生升學需求時,卻為非本地學生預留7,000個學位。帳委會建議八間公立大學可將取錄非本地生的剩餘學額,調撥到增收本地生,靈活運用資源。帳委會期望政府能夠積極考慮增加本地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的建議,讓更多本地學生受惠。 帳委會促定期檢公帑分配 石禮謙表示,政府在教育方面以國際化為目標,惟在約7,000個非本地學士學位中,內地生佔七成六,質疑是否真正達到國際化的理念。民主黨林卓廷批評大學國際化其實是「內地化」,收生比例嚴重偏差,令人覺得內地生搶奪本地生資源,造成中港矛盾。帳委會促請教資會和教育局,定期檢討撥予大學的公帑,以及非本地生學生組合。 帳委會稱無須增加大學學費 此外,審計報告又提出,大學學費多年來未有增加,成本回收比率下降。帳委會認為,現時不少大學生透過學資處的借貸計劃就讀學位,畢業後需要揹負着20至30萬元債項,相當吃力。帳委會表示,培育人才是社會投資,不能以回收成本角度看待,目前無必要考慮上調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