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 15 日
首頁 / 港聞 / 大量海鮮受微塑膠污染 食用後可致病

大量海鮮受微塑膠污染 食用後可致病


【本網訊】早前有多個研究指本港的食水及海水受到微塑膠污染,綠色和平就相關研究作出檢驗,結果顯示本港海水微塑膠含量超標。甚至連港人平日喜愛的海鮮亦難以悻免,遭到污染。綠色和平提醒港人,食用含塑海鮮會致病,嚴重可致癌。

記者/黃梓誠 陳極彰 編輯/黃婉茜 陳綺洵


有大學早前分別檢驗30條人工飼養以及30條野生烏頭魚,發現當中6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綠色和平其後又解剖多條於街市購買的深海魚和烏頭魚,同樣發現塑膠碎片。樣本經過檢驗後發現,受到微塑膠污染的魚類,體內的塑膠碎片主要成份為聚丙烯、聚乙烯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三種塑膠分子主要來自市民日常經常會接觸到的即棄餐具,包括飲管、膠袋等等。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將泥灘及海底沉積物形容為海洋生物的餐廳。她解釋, 當沉積物受到微塑膠污染,大部分海洋生物都會受到牽連,而全球包括烏頭在內170種海洋生物,均受到微塑膠污染。陳可淳直指塑膠污染已經透過餐桌上的海鮮入侵市民的日常生活。

她又補充微塑膠落入海洋後,會黏附農藥、塑化劑等污染物,並在海洋生物體內累積,增加人類向動物中毒的機會。微塑膠對人體的影響包括干擾內分泌,影響甲狀線功能,甚至有機會致癌,而對孕婦、發育中小童的影響更是由其深遠。

綠色和平希望政府可以盡快訂立全面的減塑政策,又呼籲企業積極支持「走塑」,由源頭開始改善海洋塑膠污染。

相關新聞

研究人員發現,黃粉蟲可分解塑膠,並排出肥料。(網上圖片)

「蟲蟲特工」成解決塑膠污染救星

【本網訊】現有否想過一條小蟲可以「吃走」地球上的塑膠?由於「發泡膠」,即泡沫聚苯乙烯(Styrofoam)不能被分解,所以對地球造成嚴重污染。但有科學家發現,黃粉蟲(mealworm)進食塑膠後,其體內的微生物可分解聚苯乙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