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今年多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都沒有出席維園晚會,港大學生會今年沒有再舉辦六四論壇,只保留傳統的悼念活動,在校內洗刷國殤之柱,並在國殤之柱前獻花致哀。另外,亦有學生組織就自發在各區設立街站,呼籲市民關注六四。
記者/黃 殷 潘曉豐 吳子彥 鄧穎琪 梁思行 編輯/吳家耀 陳綺洵
港大學生會會長:無愛國情懷 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強調,不抗拒行禮如儀的悼念活動,而不出席六四晚會的原因,是不認同支聯會提倡的綱領。他指出,每一年學生會都會洗擦國殤之柱和重髹太古橋上的字,認為這兩件事的意義都符合他們的目標,每一年都應該要堅持下去。他認為,支聯會以愛國情懷將「建設民主中國」包裝成港人的責任,但他們沒有這個愛國情懷,亦都沒有這份共鳴。黃程鋒又指學生會過去幾年舉辦的六四論壇,都傾向探討香港前途問題。他認為,經過幾年的討論已經足夠,所以今年不再籌備論壇。 來自內地的大學生許同學認為,悼念六四與愛國情懷無關。他指出,悼念的出發點不應是愛國與否,一些事情與國家無關,如世上某處發生事情,即使不是那個國家的人,也可以紀念。原定於洗刷國殤之柱後,還有重髹太古橋的活動,但受天雨影響要改期進行。 樹仁社工系:六四晚會有改善空間 另一方面,社工學聯在全港各區擺設街站,他們選擇以報哀音及演話劇的形式悼念六四,希望提高同學對六四的認識及關注。有負責擺街站的社工系學生表示,支聯會舉辦的六四晚會有改善空間,而悼念六四與否則與身分認同無關。 香港樹仁大學社工系外務副會長曾倩鎂表示,認同支聯會晚會有其存在價值,但現時應該探討香港可以如何借鑒六四事件,在這情況下又可以如何再走前一步。 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外務副會長曹倩淇指出,六四報哀音著重對民主的執著,她指大家有不同身分認同是無可避免,但民主卻是每個人都追求的普世價值。她又指,即使六四事隔多年,年輕一代仍有責任去承傳歷史和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