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城規會昨通過葵涌永立街一工業用地更改土地用途,興建骨灰龕大樓。規劃署指,申請基本符合法定要求,但委員會指申請人提出的發展規模太大,包括地積比、建築物高度和龕位數目,質疑該區交通會不勝負荷,要求修訂後再提交申請。
記者/何廷浩 編輯/曾子晴
葵涌永立街二至六號的土地用途將由「工業用地」改劃為「靈灰安置所」,興建樓高21層的骨灰龕大樓,預計提供5萬個龕位,申請獲城規會批准,是首次有同類申請獲批。
改劃助協調附近土地 城規會發言人盧惠明表示,因地皮附近有性質類近的設施,例如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而且區內早已預留3幅土地作興建靈灰安置所,改劃能配合地皮附近的土地用途,故批准是次申請。他又指,方案有別於一般的骨灰龕場,因其採用高層式發展,而且發展密度高,委員認為現時數據不足以支持發展骨灰龕場。 質疑不足應付人潮 城規會成員陸觀豪指,申請人低估了清明及重陽的拜祭高峰期人流數字,指大樓每層平均將有4,000至5,000個龕位,質疑為何估算高峰期每層只有約500名市民前來拜祭。他批評申請人預算的人流數字不現實,擔心大樓未能應付過多人流,要求規劃署提交發展限制報告。 業主徐美淇回應指,每小時5,000多人拜祭僅屬高峰情況,大樓除會使用多部升降機疏導人流外,亦將營辦兩條穿梭巴士線,相信屆時可解決問題。項目建築師鄺心怡亦表示,經過估算後,相信5部升降機已足夠應付人潮。 委員會要求規劃署就申請人提出的發展參數修訂大綱,研究合適發展規模予城規會考慮,估計需時2至3個月。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3/12/VO1-2.mp3 |titles= 城規會首批工業地改劃骨灰龕場 (聲音報道:何廷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