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爭取低收入保障聯席趕在扶貧委員會公布「貧窮線」前,發表《2013年基層生活開支研究》,批評扶貧委員過往一年只制定「貧窮線」,但欠缺扶貧措施及目標。「貧窮線」淪為玩弄數字的手段,難向130萬基層市民交代。
記者/吳敏瑤 編輯/成斾旻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指,港府應留意活在「貧窮線」之下和徘徊在「貧窮線」的基層家庭。後者可接受政府資助,但其補助金亦被計算為家庭收入一部分。另外,政府將市值租金扣減公共房屋租金後的差額為房屋津貼,租金上升反而使資助減少,對貧窮家庭的生活沒有實際幫助。
基層徘徊貧窮生死線
來自東涌逸東村的阿玲有一子,每月兼職收入為300至1,000元不等,幫補月入只有9,500元的丈夫。他們一家三口申領了交通津貼、書簿津貼、關愛基金及房屋津貼,補貼每月1萬3千元的支出。家中兒子患上眼疾、氣管疾病及過度活躍症,每月醫療開支和供養高堂的費用,令一家三口生活十分緊拙。她紅著眼說:「無辦法,一份肉要分幾餐食。兒子求了我兩年,今年才讓他上到150元一堂的足球班。我們已經很節省,但有時月底都要問親友賒借。」李大成補充,「福利轉移」將阿玲這類家庭劃在貧窮線之外,把他們視為有錢人,十分諷刺。 個別家庭未獲特殊資助
葵涌劏房住客聯盟幹事吳堃廉指,現屆政府應擴闊對「貧窮」二字的了解,「基層市民不應該只為溫飽,亦要活得有尊嚴」。港府應落實長遠扶貧措施,配合資產審查制度,至少將貧窮人口減至20萬人,即下降三成。此外,特殊需要家庭應得到額外資助,特別是於偏遠地區居住、子女患過度活躍症或有成員殘疾的家庭。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3/09/12351_shuo.mp3 |titles= 團體促政府落實扶貧措施 (聲音報道:吳敏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