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討論公屋食水測試及跟進食水含鉛超標事件。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應耀康表示,目前為止已完成40%食水含鉛受影響的公屋單位更換喉管的工程,但有議員質疑更換喉管的進度太慢。
記者/蔡迪生 編輯/劉節儀 吳家耀
議員批更換喉管工程慢 公民黨郭家麒質疑工程進度太慢,部分居民於等待期間仍須承受鉛水風險。應耀康回應指因不能強制居民更換水喉,現時仍未能取得所有居民的同意,即使同意亦須花時間於約見承建商上,但會繼續游說居民更換喉管。 工聯會郭偉強則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加強監管未來新公屋的工程,確保水質達一定水平或標澤,以保障市民安全。 公屋輪候時間難以估計 民主黨鄺俊宇指現時輪候公屋平均需時4.6年,政府現未能做到公屋「3年上樓」的目標。他又指運輸及房屋局最近提出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只是望梅止渴,因計劃中提及即將提供大量土地予興建房屋,但未有說明何時會有地。他希望局方能交出確實的公屋輪候時間。 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應耀康回應指建樓速度難以控制,加上每年新增的公屋輪候數字變化很大,例如2012年的新增輪候人數達33,000人,但去年就只增加約19,800人,這些因素令政府難以推算輪候時間。 議員倡以私樓地建公屋 針對覓地困難的問題,新民黨葉劉淑儀建議政府可將一些原本用作興建私樓的地皮,改為興建公屋,她又指政府當年其實可於港鐵黃竹坑站上蓋建公屋,不應只為經濟發展興建私樓。她批評政府近年要「盲搶地」是咎由自取,因政府早年長時間沒有賣地又沒有興建居屋,才令上屆政府要向綠化地及休憩地下手。 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蘇偉文表示,發展局曾經有用私樓土地作改建公屋之用。葉劉淑儀追問有多少土地曾作這樣改動時,應耀康回應,2011年起有13幅原用於興建私營房屋的土地改撥為興建公屋。他續稱,社會對公營及私營房屋均有需求,不能完全忽視發展私營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