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0 日
首頁 / 港聞 / 即食海蜇鋁含量最高或損腎功能

即食海蜇鋁含量最高或損腎功能

【本網訊】食物安全中心今日公布一項研究,檢視市面36種食物的鋁含量,發現即食海蜇的鋁含量最高。有醫生表示,長期攝取過量鋁或會損害腎臟功能。

記者/張曉彤 編輯/張倩欣


食物安全中心於去年5至7月期間,在市面抽取309個食物樣本,測試7種食物類別,即蒸包或蒸糕、烘焙食品、海蜇、有糖衣的甜點、小食、醃製食品及食物混合配料粉等36種食品的鋁含量。

4馬拉糕達攝鋁上限

研究發現,本港市面一些食品廣泛加入含鋁的食物添加劑,其中即食海蜇的平均含鋁量是36種食品中最高,平均每公斤有800毫克鋁。蒸包或蒸糕是鋁含量相對偏高的食品,平均每公斤65至280毫克,而馬拉糕是蒸包類別中鋁含量最高的食品。油條則是36種食品中平均鋁含量最低,為每公斤2.2毫克。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人類每公斤體重,每周最多可攝取2毫克鋁,以一名60公斤體重的成人為例,若一周吃4件馬拉糕便會達到上限。

長期攝入鋁遲發育

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楊子橋稱,即使市民攝入一般至偏高的鋁含量,他們的健康亦不易受影響,但在動物實驗中,長期攝入過量鋁會影響腎功能及遲緩發育。他指出,中心會繼續跟業界合作,並為業界制定《含鋁食物添加劑使用指引》,降低鋁的膳食攝入量。

他建議,業界可在食品生產過程中,以其他材料代替含鋁的食物添加劑。他又指出,市民應避免偏吃部分鋁含量高的同類食物,並提議市民購買預先包裝食品前,先參考成分標籤,查看食物有否加入含鋁的食物添加劑。

相關新聞

食安中心明起展開食物消費量調查

【本網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將於明日(13日)起展開爲期一年的「第二次全港性食物消費量調查」,訪問對象為5,000名成年香港市民,以收集本港人口進食食物種類及份量的最新數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