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6 日
首頁 / 昔日新聞 / 區議員憂高球場建屋環境過密

區議員憂高球場建屋環境過密

【本網訊】政府日前就長沙灣公屋發展計劃提出修訂,建議大幅增加六成五公屋單位數目。有深水埗區議員擔心發展密度過高,以致居住環境擠迫。

記者/陳玉瀅 編輯/林麗萍


房屋署近日提出修訂長沙灣荔枝角道、東京街交界的臨時高爾夫球場用地興建公屋地積比率,由原本6倍增至7.2倍。項目所提供的單位由2300個大幅增至3800個,能容納1,1600人。除了住宅及基本購物設施外,此項目亦會提供休憩及康樂設施、行人系統、幼稚園、停車場及社會福利設施等,預計於2018年落成。

議員憂慮屏風效應

區議員衛煥南質疑,若附近的蔬菜批發市場和屠房再建屋,會空氣不流通。市建局高級社區發展經理蘇毅朗稱,項目設計已減輕屏風效應,計劃的6座房屋中,前後排樓宇高度不一和有間隔,能促進空氣流通。房屋署高級建策師陸光偉補充,房署已與環保署洽商,並通過了環境評估,亦會微調樓宇空間,屏風效應問題不大。

公屋興建地積比率高

深水埗區議員覃德誠表示,以往公屋建屋地與比率皆為5至6,但現時政府加至7.2,擔心日後居民居住環境擠迫,交通配套亦不足。另一名深水埗區議員鄭泳舜建議,於區內設長走廊以疏導人潮,同時可惠及南昌區居民及小商店。

陸光偉回應時指,為解決早前樓宇設計噪音問題及可建更多單位,所以增加地積比率,以達致地盡其用。他又表示,發展區附近有港鐵站及公共交通配套,日後區內人口增加後對交通影響亦不大。

[audio:http://jmc.hksyu.edu/shuo/wp-content/uploads/2013/10/Memo-131.mp3 |titles= 區議員憂高球場建屋環境過密(聲音報道:陳玉瀅)]

返回頁頂

相關新聞

【說遊蹤】深水埗擬重建 舊物或不復存在

【本網訊】市區重建局正展開深水埗規劃研究,「地標」鴨寮街及小店林立的文青熱點大南街、數碼科技集中地的黃金商場及近1200幢具50年樓齡的舊樓都屬研究範圍內,總研究面積130公頃,市建局會寄問卷到樓齡30年或以上大廈的業主了解單位狀況,包括有否滲漏、鋼筋外露或石屎剝落等情況,以制定重建計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