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昨日表明無意改變單程證制度的現行運作。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批評,現時政府對單程證的配額審批寬鬆、被動,建議將單程證配額由現時每天150個減至75個,政府亦應積極參與審批。但有社區組織認為將配額減半會延長來港時間,影響子女適應。
記者/黃珮欣 編輯/梁汧彤
保安局公布,回歸後至去年有超過1,000,000人持單程證來港。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今早出席電台節目時批評,現時單程證政策千瘡百孔,指政府現時無法參與單程證的審批程序,每天150個配額出現嚴重的累積問題,是「有限制等於無限制」,長遠會對醫療、房屋及社福造成衝擊。他又提議應為來港人士設年齡限制,45歲以上的人士不應來港,長者亦應在內地生活及養老。他又提出將每日單程證配額減至75個,由源頭着手,舒緩本港承載壓力。
單程證制度如特權 譚凱邦又形容政府現行的單程證制度如給予他們特權,指港人申請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配偶來港,須嚴格審批。他認為,政府應嚴格審批及設門檻限制,如確保來港人士能自給自足,例如有合適居所及沒有長期病患等,確保港人的社會福利和減少衝擊。他更指家庭團聚並非凌駕性的權利,要考慮香港的承受能力,中港婚姻家庭可選擇到「大灣區」團聚及居住。 政府應爭取參與審批單程證 同出席該電台節目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強調,家庭團聚屬基本人權,指新移民質素在過去10多年來有所提升,有助增加本港的勞動力。她指出,目前單程證每日配額為150個,惟政府在參與審批單程證的過程較為被動,申請個案的透明度不足,建議政府應爭取更大程度參與審批。她亦認同「南下」來港或「北上」團聚是值得開放討論的方法。 對於譚凱邦提出為來港人士設年齡限制,施麗珊認為此說法功利,指有部分60多歲的長者來港後,仍會工作10多年,為本港提供勞力。她又指現時每日150個配額下,正輪候領證的中港婚姻夫婦需等候4至5年,若將配額減至75個,夫婦需輪候更長時間,導致他們的子女在長年習慣內地生活後才來港,影響他們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