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古語有云:憐憫之心,人皆有之,但所謂親疏有別,人在憐憫上亦難做到一視同仁。有研究發現,相比楚楚可憐的同類,人們更易垂憐搖尾乞憐的小狗。
記者/嚴俊鵬 編輯/陳仲傑 鄧經書
研究安排240名受訪者觀看四單假新聞,分別測試他們觀看成年人、兒童、幼犬和成年狗隻受虐新聞的反應。結果顯示,比起受虐的成年人,受訪者更傾向憐憫受欺凌的狗隻,觀看相關新聞時亦會感到更憂傷。研究又指,幼犬與小孩最能令人感動和動搖,而幼犬予人脆弱的印象,人們甚至視狗隻為親人。
在2015年,有醫療研究慈善機構為一個基金籌款,推出兩個版本的廣告,分別以小孩及小狗為主題。活動期間,小狗版本的廣告更能引起大眾的注意和迴響,反映幼犬較易惹人垂憐。
美國東北大學教授Levin表示,小童、幼犬及成年狗隻在災害中會先得到人類的同情,因為他們被歸類為依賴及脆弱的生命,加上人類會因應受害者無助的水平,改變對其的憐憫程度,並選擇保護較弱勢的一群,所以他推斷研究結果亦適用於貓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