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研發出一款醫學檢測微型機械人,最快15分鐘便可準確檢測出一種叫作「難辨梭菌」的腸道細菌所釋出的毒素。
記者/吳慧慈 編輯/蘇雪瑩 何采思
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表示,微型機械人是以靈芝孢子及難辨梭菌毒素產生反應的熒光物質「碳量子點」合成,再配上磁性顆粒製作而成。他稱,把微型機械人放入病人的排泄物樣本外,機械人會在稀釋過後的排洩物樣本中主動遊走以尋找毒素,並用用顯微鏡觀測。如機械人遇到難辨梭菌毒素,螢光強度會減弱,醫生從而可得知病人患病,整個過程最快只需約15分鐘,其檢測效率和敏感度亦較一般化學檢測更精確。
張立指微型機械人亦適用於其他生物分析領域,未來甚至有機會取代傳統檢測方法。研究團隊正申請美國專利和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計劃開發微型機械人自動化檢查平台,以提升臨床化驗的效率和準確度。 難辨梭菌感染60日內死亡率達25% 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嚴重可引致死亡,但現時單是化驗過程已需時1至2日。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堯指出,難辨梭菌是透過接觸患者排洩物或受污染物件傳播。難辨梭菌進入人體後可能會䆁出毒素,令腸黏膜壞死,出現腹瀉、發燒等症狀,或會引致器官衰竭。而患者感染後60日內死亡率更高達25%,一般較難治療和容易復發。 沈祖堯指現時整個確診過程往往需時約2日,難以及時驗出,加上醫院環境擠迫,會容易傳播,感染率較高。而檢測微型機械人則是一個相對快速、準確、簡單及便宜的測試工具,可縮短診斷時間,更早對症下藥,醫院能及早進行感染管理措施,有效阻截病菌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