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香港約有73萬人患有胃酸倒流,其中約22萬人屬嚴重患者,目前未有根治辦法。中文大學醫學院引進新技術,於患者體內植入「脈衝產生器」,利用微弱脈衝電流,刺激下食道括約肌的收縮功能,以改善胃酸倒流問題,至今共有5名病人接受手術後,成功有效控制反酸情況。
記者/李慧怡 編輯/汪綽瑤
患者手術後情況改善
67歲的李女士患胃酸倒流長達10年,一直服用高劑量胃酸抑制劑,但效用並不明顯,病發時心口及背部感到疼痛、胃酸湧上喉嚨及耳咽管,嚴重影響生活及睡眠。李女士在一年半前接受體內植入「脈衝產生器」手術,﹛刺激食道括約肌,8至10天後病情逐漸受到控制。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趙偉仁解釋,手術過程中,約6.5厘米長的脈衝生產器會分別植入病人的下食道括約肌及腹部皮下脂肪層,脈衝生產器會每90分鐘持續產生30分鐘的微弱脈衝電流,加強下食道括約肌自我收縮功能,防止胃液流回食道。目前臨床結果顯示,「脈衝產生器」手術較傳統胃底折疊手術可靠,能有效避免手術後舌嚥困難的併發症。他又指出,5名曾接受手術的患者,食道損傷已有好轉,毋須靠長期服用藥物控制病情。 避免暴飲暴食防反酸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胡志遠表示,胃酸倒流有年輕化跡象。一般成因包括肥胖、經常吃得太急太飽、飯後立即睡覺及情緒緊張等。本港約有百分之5至10的人口,每週恆常出現胃酸倒流,一般病徵為進食後兩三小時後感胸口灼痛(俗稱火燒心)、反酸(即胃酸湧上心口或喉嚨)、背痛及耳痛。胡志遠又提醒市民,新春期間避免暴飲暴食,以免出現反酸情況。 |
返回頁頂[sp-components][sp_component id=”131″][/sp-compon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