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預計2050年會超過六成人口年齡超過50歲,而隨著年齡增長而患上骨骼及肌肉相關疾病之人數亦會上升。有大學引入全港首部三維骨質檢測儀器,訂立亞洲首個「三維骨質量標準值」為測量值,有助於市民可以及早診斷骨質疏鬆及預防骨折。
記者/文曉晴 編輯/梁嘉淇
新儀器診病更準確
中文大學醫學院新引入的三維骨質檢測儀器(HR- pQCT),能夠提供立體圖像進行體外掃描,比起以往只能提供二維圖像的雙能量X光吸引測量儀(DXA),更精確地分析病人的骨強度。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醫生及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表示,三維骨質檢測儀器能顯示出病患的皮質骨及鬆質骨及皮質骨孔隙的結構,能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的情況。 容樹恒醫生亦指出,三維骨質檢測儀器無須作出入侵性的檢查,能減少掃描時間。他稱,引入HR-pQCT後,病人已不需再承受抽骨的痛苦,便可以檢查骨質的健康程度。 冀日後訂華人標準值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秦嶺表示,香港在DXA的技術上是由美國引進的。但由於外國人普遍的骨密程度一般都較亞洲人的大,因而他們的標準未必符合亞洲人。容樹恒指出,現時三維骨質檢測儀器的數據只能呈現普遍香港人骨質的程度,但仍未能做到一個標準值,去評估市民骨質程度的好壞。他續指,需要一個更龐大的數據庫才能整理出標準值,希望日後能制定到華人骨質量度的 對於三維骨質檢測儀器的費用上,同屬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的張穎愷教授表示,雖然三維骨質檢測儀器全港只有一部,但費用方面與DXA的範圍不會相差太大。他又指在現階段上,市民都需要醫生的轉介,才可以使用這項技術,並不是所有市民都能夠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