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有調查去年訪問200多名中小學教職員,發現近四成受訪者指校內有偷錄情況,另有近三成受訪者指教學時有學生偷錄老師上課情況。近全部受訪者均認為,偷錄行為對教學人員造成壓力,亦欠尊重。
記者/吳靜蓉 編輯/陳均佑 凌優幸 陳衍揚
偷錄作投訴證據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去年以問卷形式,訪問207位中小學教職員,當中包括90名校長或副校長、78名中層主任及39名教師。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偷錄情況對教學人員造成壓力。遇上偷錄情況的61位教師當中,有九成半是由學生偷錄,由家長偷錄的亦有近五成,有逾兩成受訪者表示偷錄片段曾於網上被公開。 案例中有家長偷錄與老師的對話,以作為投訴該老師的證據;亦有教師於安排工作內容的會議期間偷錄,錄音成為向教育局及平機會投訴的證據。 不鼓勵以偷錄解決問題
教聯會副主席胡少偉認為,政府、辦學團體和校董會不應接受未經核實的偷錄作證據,憂會令偷錄情況進一步惡化。對於上月有女教師涉嫌多次向7名智障學童的臉部噴灑消毒酒精,最終靠匿名者偷拍片段,才成功報警處理。胡少偉認為這是個別案件,整體上不鼓勵以偷錄方式解決問題,建議應先考慮其他解決方案,如通知校董會等。 另一教聯會副主席王惠成呼籲,校內所有成人要以身作則,重視互信精神,及彼此私隱,校方則應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教育,不應利用偷錄行為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