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政府首設「港人首置上車盤」,只要是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收入介乎居屋收入限額和居屋限額加約三成之間,即合資格申請首置上車盤,細節將於明年年中公布。
記者/楊子瑩 劉卓嵐 編輯/譚淑琪 葉文意 黃紫盈 梁駿熙
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沒有可點石成金的魔術棒,但相關局長在過去多月展現了「急市民所急」的破格思維,務求以新方向、新措施回應市民的期望。 林鄭月娥提出全新的資助房屋「港人首置上車盤」,對象為從未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只要單身人士入息介乎26,000元至34,000元,家庭入息介乎52,000元至68,000元即可申請。計劃將會在觀塘安達臣道推行先導計劃,估計有關用地可以提供約1,000個住宅單位。 月入約30,000元的陳先生是首置上車盤的合資格申請人,並正計劃置業。但他表示,不會考慮首置上車盤,認為有關政策限制太多。他認為,計劃未必能實際幫助年輕人上樓,因為首置上車盤的入息和價格都比居屋要求高,而現時居屋二手市場樓價逐漸逼近私人樓宇,如果首置上車盤的定位比居屋高的時候,他質疑年青人是否真正能負擔到這個價格,以及能否解決到市場的需求。陳先生又建議,政府若降低居屋入場費,反而更有效舒緩年青人置業的壓力。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首置上車盤或者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質素。他指出,就算有些市民的入息已超過居屋入息資格,都不容易買到一個較舒適的私人樓宇單位,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買納米樓,因為有政府資助,他們或能買到500呎甚至更大的單位,改善到居住質素。他續指,政府長遠應以發展棕地為主,才可解決現時的住屋問題,但發展棕地仍然需要與多個持份者協商,短期內未必能實行。 恆常供應「綠置居」 《施政報告》建議增加「綠置居」取代出租公屋及恆常供應「綠置居」,縮短公屋的輪候時間,計劃於2018年年底,將火炭4,000多個新公屋單位轉為「綠置居」單位出售,又建議恆常推出「白居二」,讓合資格白表人士購置未補地價的居屋單位。 針對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政府亦推出多項短期住屋措施,包括善用政府閒置建築物,推出深井「光屋」項目,支持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試行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等。 |